
在職涯workshop現場練習時,我常常問「這個介紹是講給誰聽的?你希望他們記住什麼?」
如果聽到這個回覆,就表示你的自介/提案定位不明
很多人的自我介紹或電梯提案很順暢,但就是聽起來有點
⋯⋯⋯平淡
重點很多,但每個都蜻蜓點水,我不知道要記住哪個,或對哪個回應。
如果是陌生人這樣跟我說,我可能只能回應「喔,聽起來很厲害」
然後就句點了。
。
。
。
不要讓你的談話對象接不下去
那可以怎麼辦?
有三步:
釐清真正的核心訊息是什麼?
思考怎麼讓這個訊息跟聽眾有關
檢查那個訊息所在位置,如果是中後段,提到前面去。
講重點,而且要早點講。
第三步最簡單,又可以立刻造成明顯改善。
我最喜歡在workshop讓學員練習這步,馬上就可以改覺道差距!
真的不要再用一堆學經歷開場了,除非對方剛好是你的校友。
現在人的注意力都很短,看網路資訊如此,聽別人講話也一樣。如果你想要對方記住的訊息也不是你的學經歷,那為什麼要花那麼多時間描述呢?
把最重要的訊息放在後面,有很大的風險,對方根本早就分心聽不進去。
開門見山就對了!
思考和觀眾的連結
這三步中,第二步最關鍵,也最難!
如果是比較理論的研究,可以不斷把視角地往上拉,到跟一般人生活經驗有連結的地方,從那個角度切,慢慢帶到你的研究。
不要太執著在一開始就要讓別人「懂」你的研究細節,反而要先把重點放在讓對方對大方向有興趣、好奇。
例如之前有分享過,有學生做「用同位素研究海底火山和全球暖化關聯」的,想說服家人他的研究很重要。他原本覺得要從全球暖化切入,我卻建議從火山切入。
「全球暖化」一聽就很有末世感,會有壓力,感覺又要被說教。有壓力就會不想聽,相比之下火山更適合當導入的角色。
就算陸上火山跟海底火山不一樣,也不是研究的核心,但那是一般人生活中都會知道的概念,所以很適合用來當開場,配合問問題來吸引對方的注意,增加互動。
「懸疑」是非常好用的技巧,強烈推薦。
總結
以上三個技巧,1) 精煉核心訊息、2)找出和受眾的關聯點、3)重點前移,就是讓別人記住你的自介和提案的關鍵。下次要面試或講自己的研究時,試試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