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選擇的自由嗎?】 自由無價,但不是免費
上週末是美國獨立紀念日,個人覺得這天是最能代表美國文化「個人主義+自由」的節日。身為台灣移民,不管是政治上文化上,過獨立紀念日的感覺都很微妙。 我小時候以為選擇自由是種心理狀態,我32歲當媽後才醒悟,自由選擇是有代價的。真的能選的選項,其實取決於有形無形的資本,而不完全在於自由意識。 當小姐:別人付代價的時代 小時候的我大體上是過著很我行我素的生活,只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想做的事就不做,如抄寫作業、簽聯絡簿,這種我覺得都是表面功夫的事就不理它。國中不想再被老師打,就自己說要去念標榜不打學生的私立學校就去,高中不想直升就不直升,大學說要去高雄就去高雄,要念海洋就念海洋,要研究水母就研究水母,要出國就出國,要當米蟲一年專心準備GRE就當米蟲一年。 直到當媽才明瞭,我的人生之所以能一直自由選擇,並不是因為天資聰穎,而是爸媽幫我扛起了了代價。私校的學費、外地念大學的住宿和生活費、沒有學貸的壓力、可以專心念書不用打工、沒有養家的壓力、不用在乎後續就業容易程度、選自己有興趣的主修、研究冷門的主題、人生想暫停就暫停,一且都是因為我的生命不用承擔任何人的重量。 我爸的人生就沒那麼carefree了。我爺爺投資失敗欠下鉅額債務,爸爸一直幫忙還到成家後才還完。我的叔伯姑輩想念書只能選「全額公費」,所以出了不少老師。我爸數學很好,也很會教人,幫我幾個堂姐家教都考進北一女。他一度也想當老師,當年也考上了,行李都搬進師專宿舍了,但入學前夕,長兄如父的大伯說,家裡已經出太多老師,換一個產業吧。於是我爸就去了另一個有全額獎學金的專科學校,從教育界轉入業界,做的有聲有色,所以我才有carefree的成長環境。 我從來不知道他有過別的想法,直到有一次接送我時聊到志願,他淡淡的提說,當年很想當老師。我問他會後悔嗎,他說也不會,如果真的當了,可能沒有現在的日子。而他在工作上也教了成千上萬後輩,一度也是太子師。實質的教育英才,他這輩子都在做,不一定要老師這個稱謂。 當媽媽:開始自己付代價 我爸說那段話的坦然的神情,我當媽後常常回想。變成媽媽後,我才領悟承擔一個生命的責任。我開始對我的父母的付出很感恩,知道我沒有學貸,人生重要階有人力財力援助,是讓我能自由選擇的關鍵,而這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那我的小孩可以有至少跟我一樣多的選擇嗎?我才突然醒來,唸書唸到三十幾歲只工作過三個月的我,沒什麼存款,也近乎沒有退休金。我這領域平均博後四五年,已經博士念很久,過程中只拿高於貧窮線一點點的薪水很久的我,如果畢業還要還要拿跟大學畢業生差不多的博後薪水四五年,也不保證最後有教職,有了也低於業界薪水水平,這樣起步晚截距低斜率又小,那我孩子的選擇自由在那裡?他如果不適應體制內學校,我可以讓他上私立體制外嗎?他上大學時可以選自己有興趣的,不用想畢業要還多久嗎?他要成家立業時,我有沒有能力幫忙出頭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