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邊研究中心蹲了好幾年後,好不容易爭取到當學生代表去給募款演講。
我很慎重的準備了二十分鐘的科學演講,把觀眾當學生,深入淺出把我的研究和重要性都講了一遍。
可是當我去預演時,募款負責人卻說,
「你講了很多科學,缺沒有提到“你”,你為什麼要當科學家?你為什麼要選這麼題目?」
他們不是只想要捐錢給一個科學計畫,他們也想要看到他們幫助了一個正在成長的人。」
於是, 我重新安排我的演說內容,改成一開頭就直接講我從台灣來,
台灣是一個很漂亮的海島,開在花東縱谷公路就像開在西岸的1號公路一樣。
我提我從小就想當科學家,然後自嘲我以為會每天潛水跟海豚游泳,
結果我每天都在用顯微鏡看泡著福馬林的屍體。
再接我研究水母,因為我覺得水母是全世界最厲害的生物, 最後才提我的研究。
最後結尾用,他們的贊助不止可以幫助科學研究,也對我很有意義,幫助我成為一個科學家。
這是我第一次給科學研講花那麼時間提不是“科學本身”的事,我其實也有點忐忑不安,
但募款負責人經驗老道,戰功彪炳,所以我就先聽她的了。
結果效果非常好!
我的募款對象是美國鄉下十分保守的民眾,通常是不喜歡外國人,也對口音沒耐心的那種。
當我一提花東縱谷公路像美國西岸1號公路,每個人都張大了眼睛 (一見鐘情法);
接著自嘲海洋生物學家不如外界想像,大家都笑了;
再提我對水母的熱愛,我只要一講水母就會熱情外溢,他們也都感受到了。
最後沒有人睡著,演講結束也很多人問問題,
連我走出去,都還有老兵追出來,跟我談他們當年如何看浮游動物追蹤敵方潛艦。
這次經驗給我上了重要的一課,之後我在每一次公開演講,
都會在很前面的地方加入一點個人元素。
因為演講不是在上課,要讓觀眾知道,為什麼我要做這個研究?為什麼我的熱情在此?
你不是在聽我講一個科學知識,你在聽我的生命故事。
這次代表公司出去演講我也做了一樣的事,我在第二張投影片講完大綱後,
第三張就直接放上大水母,然後寫「Why a marine biologist is giving a data science talk」?
然後快速地講了一遍我的故事,從研究水母到決定當科學和政策的橋樑,
到決定具體的用數據支持這個橋樑,
最後總結我希望今天的演講能提供不一樣的persectives ,ML不只對商業很有用也可以保護海洋,
點出我和其他人不同之處在哪裡。

預講給VP, CTO和CIO聽的時候,他們都很喜歡。
講Data science/AI他們都很厲害了,可是聽水母科學家講ML應該是第一次。
這也是我第一次和CTO和CIO互動,
讓他們知道我的熱情和特色所在,是最快讓他們記住我的方式。
後來CIO也問了蠻深的問題,不過因為是統計方面的所以我可以回答,
他還特地寫信說我把很難的問題答的很好,給我拍手。
會覺得你的演講練習很多次,講得也很順了,但是好像少了點什麼嗎?
可能就是少了人味啊!。
Be personal, 這就是讓任何演講突出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