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公從約旦杜拜出差回來,當地廠商除了各種招待,還送了很多紀念品。你猜哪一種贈品最多? 沒錯,就是杯子!
但有兩個禮物十分與眾不同:
第一個是水晶獎牌!紀念這個商團參訪,精緻的水晶雕刻,還用漂亮的木盒子裝著,沈沈的木盒上有閃亮亮的金屬Logo,財氣外露。我問,這家廠商是不是最大最有錢?的確如此
第二個,就有創意了,是死海化妝品組!有死海鹽、死海泥、死海皂,每罐外面都貼著廠商的標籤。
在這男性為主的藍領產業,這個廠商居然送了護膚產品,顯然不是鎖定客戶本身,而是他們的媽媽太太女兒們,想要靠影響能影響客戶的人來建立關系。
相較杯子馬上就被我放到旁邊,這組護膚產品馬上就被我拿起來,放到浴室裡,今晚就來試試看吧!
我問,這個廠商真的很有創意,他送的東西很有巧思,成本不是很高,包裝也不是特別精美,但卻讓我印象深刻。而且選擇影響能影響老闆的人,很有策略眼光。我問,這家老闆是不是很聰明?
老公說,其他送杯子的,都是什麼都做的大廠,但送護膚產品的是小廠商,雖然只專門做某幾個類型的產品,但製成技術卻是所有廠商中最先進,標準化和自動化程度都是最高的,他十分看好。
策略不靠錢砸
這個送護膚產品的廠商告訴我們什麼故事呢:
1.不要盲從。
大家都送杯子,你也送,就跟沒送差不多。大家都做的事,盲目跟著做的效果常常就很差,是跟主流裡的巨人硬碰硬。反而應該要思考,別人沒有做什麼?
有沒有什麼東西其實是CP值很高,別人無法做,自己做卻有優勢的。
以AI仍無法幫你代勞的面試來說,大家開場都先講自己什麼學校畢業, 就效果很差。你記得上一個這樣跟你自我介紹的人,是什麼學校畢業的嗎?我賭你不記得!那你覺得別人會記得你的嗎?這講了跟沒講得事,就是浪費開場的精華位置。
相反的,應該找出自己很有特色和記憶點的東西。如我的自我介紹中,常常會在很前面的地方就提到水母,倒不是我所做的工作需要水母專長,而是這是一個鮮明記憶點。我通常也會提自己的數據和政策經驗,只是講述比重和順序依照不同工作而有不同。海洋、數據、政策就是我的個人品牌。
又或我自己創業的時候,市面上職涯教練那麼多,很多人都做履歷健檢和留學諮詢,這是我獨有的優勢嗎?反而選擇專攻別的顧問很難跟我競爭的海外博士業界求職,並且主攻無法請人捉刀的面試,和博士求職獨有的Job Talk。
2.無法直接影響到關鍵人時,也可以繞路影響能影響他的人。
關鍵人物常常身邊都擠滿了人,你不一定能像故事中最有錢的大廠一樣,砸錢送每人一個水晶獎牌。直線前進如果太難,可以從側線進攻。
以求職來說的networking舉例, 很多人都太保守又沒有創意,找不到hiring manager是誰就放棄,覺得自己沒有人脈。但沒有人是獨立存在這個世界的,可能有校友在同一個公司、可能某些networking群體是這個產業的人都會去的,花點心思就會找到交集在哪裡。
曾經有客戶想進某個政府機構,但礙於身份暫時無法。我建議她,可以先從合作的contractor開始。他問我怎麼知道有哪些contractor?我說,去下載該政府公開的報告,不可能全部是自己的寫,一定有外包,看看他們外包誰。先去固定合作的contractor,培養默契和熟悉感,最後再轉成甲方,也是很常看到的途徑。
普通人的競爭更要靠策略
很多人在求職的時候,都會擔心自己不是名校畢業,也不是最熱門的科系,怎麼跟別人競爭?博士畢業去業界也常常擔心,我的所學那麼特殊,除了實驗室以外很難有直接應用的地方,怎麼跟有實戰經驗的碩士及有新鮮便宜的肝的學士競爭?
大家常常第一個直覺就是拚努力量,別人海投100家,我就海投200家,但這真的是時間體力最有效的分配方式嗎?教我演化論的教授就曾尊尊教誨『都唸到碩士以上就不要只有努力了』,我越老越認同。
專長很特殊和轉職的人,最不需要的就是直球對決,只靠努力量跟亂槍打鳥的差別不大。相反的,花心思找出自己與眾不同的特色,花時間networking,找到甚至創造自己的職缺!找到自己難以取代的Niche,把冷門做成獨門,就是你殺出重圍的開山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