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長的生物,不是藍鯨,是水母!
世界上最毒的生物,不是蛇,是水母!
地球上存活最久的動物,不是蟑螂,是(櫛)水母1
六億多年來,地球經歷過多次滅絕,三葉蟲恐龍長毛象都死了,95%以上出現過的生物都滅絕了,但水母還活著!
你不得不承認水母的生存策略真的經的起時間的考驗!
他億年不敗的生存法寶,就是「彈性」X「速度」,兩者加乘出所向無敵的適應力。
1. 彈性。
水母是非常有彈性的生物,不挑溫度不挑鹽度不挑深度不挑食,從極地但熱帶,從淡水到海水,從表海到深海,都有水母的分佈。
水母不挑食,水裡有什麼吃什麼。很多魚喜歡吃的饒腳類他吃,很多魚沒那麼愛吃的纖毛蟲他也吃,不管食物鏈組成怎麼改變,水母都找得到他能吃的東西。
而生物延續最關鍵的生殖策略,水母所展現出的彈性更是無人能及!
以最經典的海月水母為例,它小的時候是長得像花的水螅體,只有營養夠溫度對,就可以一直複製(出芽生殖)出好幾個個體。每一個出芽生殖所複製出來的水螅體,都還可以像切香蕉一樣把自己的身體切成好幾段(橫列生殖),然後每一段都可以長成一個水母體,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水母,進行有性生殖。
環境狀況不好的時候,很多水母可以形成類似像種子一樣的cyst進入休眠,直到環境變好再重振旗鼓。
有一種水母(燈塔水母),甚至可以逆分化”返老還童”,從水母體轉化成胚囊,然後再長出水螅體,從有性階段又回到無性,生生不息。
(圖:燈塔水母Hydractinia carnea生活史)
這樣無性有性交替的生活史也是為什麼水母的年紀很難計算的原因。如果是指一隻水母體的話,可以從他的平衡石(類似像樹的年輪)估計得出來。如果是指基因一樣的個體的話,那接近無限,就算浮在水面上的水母體死了,水底的水螅體可能還在,將來還是可以橫列生殖出基因一樣的水母體。
海月水母的有性生殖的是放出精卵到水中然後體外受精,但是有些水母,如我博論研究的櫛水母海核桃(M. leidyi)是雌雄同體還可以自體受精的。性成熟的海核桃只要營養夠溫度對,每天都可以釋放出成千上萬個受精卵。只要一隻水母就足以造出一群水母,完勝他的捕食者和競爭者海龜跟魚。
2. 速度
水母是地球上最膨風的物種之一,身體90%以上都是水,所以只要吃一點東西,就可以長很大一個,加上他本身不挑食,只要溫度不要太誇張食物夠就可以一直長一直生,在很短的時間就可以大爆發(bloom)。
水母對環境變化很敏銳,收到cue就迅速做出反應。時機還沒成熟的時候先在底層慢慢複製水螅體大軍,等溫度鹽度光度對了,馬上橫裂大家一起變成水母,幾天內就可以完成有性生殖。
水母生長生殖的速度本來就比人家快,現在全球暖化海水溫度升高,又變得更多,什麼競爭者都看不到他的車尾燈,在競爭者捕食者還沒長大前就把人家的食物吃光了。
我記得當我向念企管的同學說明水母的生存策略,他大嘆成功的生意也是這樣!反應要快,環境好的時候,盡可能地利用所有拿得到的資源快速擴張佔據市場,不好的時候就縮小等待時機來臨。
我所住的Chesapeake Bay同時存在海黃蜂水母( sea/bay nettles) 跟海核桃櫛水母(comb jelly),海黃蜂吃海核桃。可是近年來因為棲地改變(牡蠣減少,海黃蜂跟海月水母一樣有底棲階段,喜歡附著在牡蠣殼上,對比海核桃屬於櫛水母門的沒有底棲階段,不受底層棲地限制),優養化導致的底部水體缺氧(海核桃沒底棲階段相對不受衝擊)。再加上暖化,春天提早,當水溫從表面開始變暖,海核桃收到訊號就開始長長長生生生,等水底也變暖海黃蜂的水螅體也形成水母體的時候,海核桃早就自成一片大軍。因此近年來會叮人的海黃蜂節節敗退,海核桃則越來越多,用更快速度和更大數量打敗自己的捕食者,真的是只有水母能打敗水母!
只有水母能打敗水母的例子很多,其他海域的水母爆發問題,幾乎都是引進另一種水母才解決的。例如黑海也有海核桃大量繁生的困擾很多年,把當地的漁業打的得潰不成軍,最後意外移入另一種櫛水母,海核桃的捕食者瓜水母(Beroe ovata), 這問題才緩解。
瓜水母本身也是很有趣的生物,他就像是個會游的嘴巴。平常嘴巴閉緊增加游速,碰到食物就張開血盆大口吞下去。我每次看到他吃東西的影片都覺很療癒????
從水母看人生
不是單純的亂槍打鳥, 水母的彈性和反應速度讓他在什麼環境都活得下去,是生物史上數一數二成功的機會主義者,靠這兩把刷子成功活了六億年。
要比氣長的話,最大最強壯都不是關鍵,適應力才是,真的是「適者生存」。
面對充滿未知數的海海人生和快速震盪的世界,不仿學習當個水母:
對周遭環境變化保持敏感:
機會來臨的時候,反應迅速不要過度挑惕,快速壯大先搶先贏;
時不與我的時候,就縮小耗損休眠等待,熬過去就是你的了。
回頭看,我的職涯發展也受水母的生存哲學頗深。
比方說,我並沒有一開始就決定要去環保署做台美環保合作或是去大氣海洋署做海洋政策。但我看到徵才公告的時候,剛好當下博班研究也面臨瓶頸,就決定不如試試看別的,沒想到就上了,試了之後也很喜歡,現在很慶幸當時沒有堅持不做與論文無關的事。
孩子出生第一年的時候,錢燒得很兇工作收入也還少,心裡常常有「辭職」和「休學」兩個想法交替,但身邊的同事和同學都勸我不要放棄。我也告訴自己這只是非常時期,暫時的窘困沒關係。博班後期則幾乎沒有社交也沒有週末,放棄所有娛樂,所有的時間都擠出來寫論文,所有的錢都拿來請保母。也曾感覺快要撐不下去非常多次,甚至有一次看到別人的畢業口試公告就崩潰哭了,覺得同學都要畢業了怎麼我還沒有????。
每次想放棄的時候,就告訴自己今天先放著,等下學期學費單來了,如果還是想放棄就放棄吧。然後一天撐過一天,等學費單真的來了,又告訴自己反正已經撐過一學期,再撐一學期吧。一學期又一學期,用午休晚上和週末的零碎的時間,一行一行地慢慢堆積,數百頁的論文也堆出來的了; 水螅體終於等到溫度鹽度光度都到位,可以大爆發的那天。
畢業後本來想在原單位休息一陣子喘口氣,但碰到獵人頭主動聯絡,機會再次呈現。覺得雖然和理想中的下一步不完全一樣,但大方向類似,本著機會出現時先壯大再說的原則,我決定去面試,最後也上了,也就是我現在的工作。現在回頭看好險當時跳槽了,因為緊接著就疫情爆發,誰想得到呢?當時如果不跳,不知道還要再蹲多久才能再有機會。
我在大氣海洋屬實習結束的時候,我的直屬主管給我的評語是:「看到機會可以把握住的人」,
我回答他,「就一個長年研究水母的人來說,這是最高的讚美」。
註1:櫛水母嚴格來說不是一般認定的“水母“ ,刺細胞動物門的水母才是,但兩者同屬膠體生物大家庭,在生態棲位上也相近。因為這不是科學文章就暫時先不細分了。就算是刺細胞動物也是比地球上大部分生物早出現的,不影響整體敘述。
[相關文章]
~如果喜歡我的分享,歡迎訂閱「海洋學家的母體力學」, 或按讚,追蹤,分享我的粉絲頁,我會很受鼓勵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