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應徵之前
前言
這是我第一次應徵並順利拿到國外的博後職位,過程中無論是準備履歷表、申請書或面試,都受到Katherine許多幫助,我很感激也願意分享我的經驗,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雖然這個職位在加拿大,但單位主管來自美國,我想我的經驗不僅適用於在美加地區應徵,對要求以英語應徵的其他地區也有些參考價值。
履歷表(CV)
在應徵前,我認為先備好履歷表是基本功。我在讀博班時,依照海外參訪邀請方的要求,寫了第一份履歷表。之後為了研討會獲邀演講或申請海外研修等需求、或是在完成論文發表和出海航次後,就盡快更新履歷表。這個更新的動作,能讓自己感到與時俱進。當然,具體的工作成果,包括但不限於期刊與研討會的論文發表、工作資歷、獲獎榮譽,才是使你的履歷表出類拔萃的要素。而適當的內容與排版,能讓你的履歷表展現十足的專業感。
最近一次大改版,是今年海洋研討會(Ocean Sciences Meeting)跟Katherine碰面後,請她看過並提供意見,以適用在美國應徵。提幾個修改重點:
1.個人基本資料移除國籍與性別,附上ORCID。
2.將工作經歷移到學歷之前,移除軍事經歷。
3.將語言檢定成績從專業技能中移除。
4.將審查中論文合併到已發表論文之下,移除仍在撰寫的論文。
5.增列獲獎榮譽。
搜尋並鎖定應徵目標
時間寶貴,我不喜歡亂槍打鳥,與其投了數十封申請書石沉大海來嚴重打擊自信心,不如找到幾個適合自己且有把握徵上的職位。因此在準備應徵以前,我花了不少時間搜尋並篩選目標。這時候人脈的重要就彰顯出來了。並不是說要認識大人物幫你內部推薦,而是有額外的網絡提供徵人情報給你,會比只靠自己單槍匹馬埋頭苦幹有效率得多。所謂人脈不是只有師長前輩,還包括了同儕後進和學術協會。我和我朋友不僅交換徵人情報,也互相加油打氣,也因為互相瞭解研究領域,經過初步篩選的交換情報也比較符合對方的專業,省下不少靠自己大海撈針的時間。最後我決定應徵的這個職位,是朋友指點在ASLO的Job Board Listings找到的,我一看到徵人啟事,就知道我很適合。
非正式洽詢
這個徵人啟事,表明了他們要徵不止一位博後與博班生,而且要做不同子領域(細胞大分子、生態模式)的研究,剛好要求的專業能力我大多具備。但我立刻自問,在暫訂的框架下,我要做什麼主題的研究?換句話說,我要解決什麼科學問題?我想應徵時的心態非常關鍵,不僅會影響你徵上與否,還會決定就職後的表現。在我發自內心想要去解答某些科學問題時,心態上就不是只想找個工作謀生,而是積極尋求與對方合作研究,探索真理。何況我的時間精力有限,要學雷豹一樣兩個領域「我全都要」,反而不切實際。
我就先寫信去問其中一位主管Zoe,說我對細胞大分子比較有興趣,想發展什麼樣的主題研究,問對方有何建議,實驗室的材料設備能否支援。一週後收到回信,不僅回答了我的疑問,推薦他們近期發表的論文,還說明了實驗室的研究工作方向(有些資訊並未公布在他們的網站上),並鼓勵我把研究構想寫下來,等我準備好了,回信給他們,就可以安排面談。這些第一手情報,對我稍後撰寫申請書和研究計畫有很大的幫助。
2. 申請書
申請書的架構
根據徵人啟事,申請書要包含求職信(cover letter)、履歷表(CV)、研究興趣聲明(statement of research interests)、以及三位推薦人的聯絡資料,放在同一份PDF檔裡。我還額外準備了兩件為應徵領域量身打造的研究計畫書(Proposal),放在另一份PDF檔裡當補充資料,讓對方知道若我徵上了打算如何規劃實驗,這兩件計畫書後來成為面試的內容。
求職信(Cover letter)
打頭陣的cover letter非常重要,這是給對方的第一印象,必須具體又簡明扼要地說明來意。光是這個我就跟Katherine花了六天來回討論修改(但跟修改論文的次數相比,只是小巫見大巫)。一樣只提幾個重點:
1.第一段開頭直接說自己正在哪個機構當博後,有哪些具體的研究貢獻。
2.第二段點出對方近期的研究成果,並提出自己的科學問題,有哪些專長可與對方合作研究。
3.末段提出合作對雙方的好處,win-win。
4.篇幅含頁首的letter head與頁尾的署名及聯絡資訊,壓在一頁以內。
履歷表(CV)
增列出海航次紀錄,表明自己豐富的出海經驗。徵人啟事有要求這項經歷,我才特別列入,不然平時沒人會想看這麼長的列表。
研究興趣聲明(Statement of research interests)
我把這篇文章視為對自己研究的回顧,以及與對方合作的展望。
1.第一段簡述自己的研究主軸與學術重要性。
2.第二段條列自己與博班指導教授合作的研究貢獻,cite自己為共同作者的paper。這部分因為研究的題目較廣泛,放在前面較不突兀。
3.第三段條列自己專精的主題研究貢獻,cite自己為第一作者的paper。
4.第四段小結以上都是野外調查的研究成果,並總結其重要性。
5.第五段簡述離開博班指導教授到中研院,作實驗室藻類培養的成果與貢獻,cite自己為第一作者的paper。
6.第六段簡述到海外研修的研究主題。
7.末段闡述徵人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對我的啟發與科學提問。
8.通篇貫串研究主軸,篇幅壓在兩頁內。文末不需列出引用文獻(自己的都在履歷表,其餘都是對方的)。
推薦人的聯絡資料
包括姓名、職稱、機構地址、電子郵件、電話號碼。我列了博班、中研院博後、海外研修機構的指導教授。一定要先寫信知會你的推薦人請求許可,他們通常都很樂意。結果這次應徵沒被要求補推薦信,大家都省事了。
3. 面試前準備
寄出申請書後一週收到回信,約定隔週一以Zoom面試,不過對方並未附上Zoom連結。謹慎為上,我在面試前三天去信再次確認時間,並附上我自己的Zoom連結備用。面試前一天晚上收到回信確認面試時間但未附連結,這表示將由我擔任meeting host。我事先將面試時間排入Zoom的行程表,並注意時差,以利準時開設聊天室。當然,面試前確保電腦、耳機、麥克風與網路正常運作是基本程序,我還準備手機當臨時網路基地台以預防家用網路故障。面試前幾天的空檔,我就練習自我介紹的短講和想要發問的問題,有餘力就再看一下對方推薦的論文與複習自己發表的論文。
感謝Katherine分享自我介紹的文章與專業討論,讓我在一天內就備好定稿。以下是我的自我介紹,分享給大家:
哈囉,我是星豪,來自台灣,正在美國維吉尼亞州諾福克的老道明大學訪問穆博士的實驗室。
我的專長是海洋固氮藍綠藻。為了調查它們的分布,從2003年起我參加了55個出海航次,花了將近四百天的時間採集水樣與水文資料。我使用包括主成份分析與複迴歸分析等多變量統計模式來檢驗這些藍綠藻生物量與環境參數的關係。我再根據統計結果,規劃設計並在船上執行添加實驗,以驗證特定因子如硝酸鹽與磷酸鹽的效應。部分的研究成果已發表在《水生微生物生態學》和《浮游生物期刊》,如我的申請書第三頁所示。
除了野外工作,我也有實驗室培養與試驗藍綠藻的經驗。為了研究鎳和鐵的效應,我製備了微量元素定量培養基並採用了微量元素潔淨技術來培養藍綠藻並測量它們的生長速率、固氮速率、產氫速率。我使用二因子變方分析來檢驗鎳和鐵對這些速率的效應。由於少數培養重複組的生長情況不一致,造成數據組不平均,所以我採取合適的平方和計算法及事後檢定來處理這個狀況。這個研究成果已發表在《湖沼學與海洋學》,如我的申請書第二頁所示。
我喜歡嘗試和體驗不一樣的事物。我在讀博班時,因為個人因素使學業遭遇瓶頸,所以我在2011到2012年間休學跑去加入台灣陸軍。我完成了基本傘訓,成為一名合格傘兵。這個經驗鼓勵我去面對與克服人生中的挑戰。服役後我感覺好多了,也回去完成了博班學業。當我在2017年一加入何博士的實驗室,我就告訴他我想要出國研修,他很鼓勵我去追求夢想。在他實驗室工作的兩年期間,我與何博士及羅博士合作,完成並發表我的第一個鎳實驗。在我離開台灣之前,我還規劃了下一個鎳實驗與設計西方點墨法所需的產氫酵素抗體。台灣政府資助我訪問穆博士的實驗室。我們原本計畫要去調查墨西哥灣的固氮作用,但很不幸,穆博士的提案未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通過。沒關係,我們改去研究外灘群島的沿岸固氮作用。今年我自己開車從諾福克出發去參加海洋研討會,在去聖地牙哥的路上,我順道去了德州的海邊-至少我看到墨西哥灣了。橫跨美國的駕駛經歷強化了我的信心去嘗試不一樣的道路,好比這次應徵加拿大博後職位。
我想要回到台灣擔任教職並貢獻所學給我的國家。但在此之前,我要累積更多海外研究的經驗,並建立強力的國際學術合作關係。我也想要深化我的研究到不同層級,例如細胞大分子與生物地理模式。我認為我可以貢獻所長給你們的團隊,包括藍綠藻知識、培養技術、統計學、野外工作等。當然我也可以從你們這裡學到更多,以成為一名全方位發展的科學家。謝謝!
我練習自我介紹時,是打開Zoom的視訊設定,看著即時的攝影畫面練習,以適應線上面試的情況,並注意自己的表情,熟練之後也會比較自然地看著螢幕上的對方講話,而不是偷瞄旁邊的小抄XD。口音的問題我覺得倒還好,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口音,我並不追求所謂「純正的」美國口音。但我有特別注意單字拼音的問題,尤其是學了第二第三外國語後,很容易把其他語言的拼音規則與英語混淆。我使用Google Translate的發音功能來矯正我的拼音。
4. 面試過程
起手勢
這次面試有兩位主管Zoe和Andrew參加。一開始,我們先互相打招呼寒暄一下,Zoe就單刀直入問了:「你為什麼想來我們實驗室?」我當時心跳漏了一拍,怎麼不是問「Tell me about yourself」?其實這兩個看似不同的問題,核心都是想要瞭解你的動機。Katherine分享的自我介紹技巧中,四段落的第二與第三段,都是為你的動機作鋪陳,來支持第四段為什麼你來應徵的陳述。當你的動機夠強大時,自我行銷的力道與精準度也會很高。
假如我順著對方的問題先解釋為什麼想來應徵,反而會打亂自己的步調。所以我立刻恢復鎮定,說我先來自我介紹一下吧(也的確還沒自我介紹),然後全程看著他們,說起自己的故事。你有充分的練習,上場時會有自信,完全不需要瞄小抄,表現也會比較自然不像讀稿機,還有餘裕來觀察對方的反應。當我講到至少看到墨西哥灣時,他們都笑了,不是(客氣的)微笑,是感到有趣的燦爛笑容,我就安心了。
專業問題與閒聊交錯
這段內容會有點流水帳,牽涉到專業細節的部分我就略過了。
自我介紹完,他們稱讚我英語說得很好啊!我就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其實我從九歲就開始學英語,但沒有什麼機會與人交談,直到去中研院工作時才有比較多與外國同事交談的經驗。他們說實驗室裡也是各國都有,你可以聽到不同類型的英語。接著Zoe就開始問我藻類培養與試驗的專業問題,都是我很容易回答的題目。氣氛不像一般求職面試或論文口試,反而比較像在聊天。
因為我的相關進階技術是在中研院養成的,自然而然就會聊到我在中研院的指導教授何老師。我跟Zoe說我知道你們認識啊,在2003年還合作發表了兩篇論文。Zoe說對啊那時候她還是博士生,何老師已經是博後了,真是好久以前的事。我說對啊真的好久,2003年我才剛進研究所耶。然後又談到他們實驗室設備要作微量元素的研究恐怕很困難,我說沒關係我們可以先作哪些環境影響因子的研究,也討論到缺乏的儀器可以找誰合作借用。Andrew是數學與統計學家,他幾乎沒問我專業問題,我們倒是聊起在哈利法克斯的生活特色,與諾福克和高雄有何異同之處。他們問我如果決定要來,打算待多久,何時可以赴任,然後我們就談到疫情對研究規劃的衝擊,以及如何影響到實驗室運作及其他研究機構的合作,連出海航次都遙遙無期。
你還有什麼問題
第一個問題:在你們的大學工作有何挑戰或喜歡的部分?
Zoe回答其一是實驗室剛搬新家還在安頓期,其二是疫情衝擊,有些人被管制禁止進實驗室。
第二個問題:你們對博後有何期望?感覺他們蠻驚訝被問到這個。他們對博後的期望,基本上和我在台灣任職時被要求的項目蠻一致的。不過他們有特別強調團隊合作的部分,也建議我可以找實驗室經理和其他博後談談。
第三個本來想問出海航次,前面已經先聊過了,所以我問他們有沒有和其他物理或化學海洋學家合作。沒其他問題後,他們說明天會再寫信給我。
後續與自評
面試結束後,我很快就寫了封短信,感謝他們給我機會面試,很開心能跟他們交流想法。然後隔天一早我就收到Andrew來信說他們要給我offer。我考慮了三天就接受了。
事後回顧我的面試經過,「你還有什麼問題」這部分我自評表現很弱,癥結在於我大部分時間都在點頭稱是,卻沒有抓住機會回饋我的經驗,與對方進一步交流(也有可能氣氛太輕鬆而鬆懈了)。所幸在一開始自我介紹就給對方良好的印象,再加上「專業問題」這部分的互動不錯,不太像一問一答的考試而是朋友聊天的感覺,此外Zoe在陳述一些事情時問我「Do you know what I mean?」時,我能用自己的話解釋一遍讓對方點頭,多少能減緩最後一部分失分的衝擊。
我想最重要的,還是對自己專業程度的掌握、強大的研究動機、充足的準備與練習,能支撐起名符其實的自信心。我出國後深刻的體認到,我們台灣人的能力其實不差,有時候膽子還很大,只是太習於去追求不切實際的完美無瑕,反而嚴重缺乏自信心,需要外國人來肯定。我希望這一點實戰經驗,能給同儕們一些幫助與鼓勵,讓我們放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