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無限遠距生活百寶箱】當COVID海嘯來臨,你的生活、育兒、職涯都COVID-Proof了嗎?

COVID爆發就像海嘯,沒有什麼預警,發生就是瞬間的事。而當海嘯來襲,每個人都立刻就地避難去,沒有太多準備的空間。 我永遠都記得2020年三月,我才剛上任新工作,瞬間就宣佈隔天開始無限期遠距工作,小孩daycare也立刻進入遠距教學的日子。 當時我才剛跳巢,除了面試我的人,其他同事都沒有看過,這樣怎麼開始新工作?我的孩子才四歲,一隻超皮小公猴,根本坐不住,怎麼可能遠距上課? 心中第一個反應是包袱款款回台灣吧!但又告訴自己,這是我喜歡的工作,沒有被老闆火怎麼能自辭職。硬著頭皮上吧。 原本以為是幾個星期的事,沒想到最後撐了一年半!一直到今天還是一樣的完全遠距上課上班,不過已經怡然自得。 這當中我覺得哪些事情幫助很大呢?一手不留全部分享給大家   生活 日子終究要過下去,日常生活穩住了,工作育兒也會比較容易上軌道。以下是我在COVID馬拉松中的核心鐵三角,只要這三樣運作正常,日子就不會差到哪。 全自動義式咖啡機…
Continue Reading

正視COVID這場馬拉松

剛回台灣時和新婚的表妹聊天,我問他蜜月要去哪裡,要不要先考慮國內?當時她覺得婚假那麼長,國內旅遊太浪費,想等明年世界太平時去歐洲。 我勸她未知數太多風險太多,明年世界就打完疫苗COVID就消失的可能性很低。現在台灣雖然+0很久,可是大部分的人都沒有打疫苗也沒有生過病,只要外面的COVID沒有完全消失,局勢隨時可能會有變化。而表妹又想要盡快懷孕,可能等著等著就變媽媽了,一不小心等半年變等十八年。(然後還很壞地遙指我一個顧孫一個切水果的父母,說 你以為十八年就解脫了嗎,親職可是終身職啊!) 沒想到,一星期後和家人環島回來,台北就進入三級了,烏鴉嘴一語成讖。升三級後,每天出門都看到有人在路邊吵架,感覺的出來大家壓力都很大。社會上也有一種氛圍,彷彿我們就是竭盡所不管後果這兩週把這件事壓下去,就沒事了。但我很擔心如果這兩週過後事情沒有結束,社會會陷入越來越高壓然後越來越多人崩潰的惡性循環(經濟上、心理上都是),這恐怕不是長久之計。 當COVID從Pandemic變Endemic 不管五月底時三級警戒能不能夠就到此為止,就算能,在全世界大部分的人都還沒打疫苗前,事情都不會結束。越來越多科學家認為,大家想像中的那種“群體免疫”,短期內不會發生。就算成人都打過這一輪疫苗,在小孩還沒有打疫苗且變種不斷出現的情況下,將來很有可能還是會有這裡那裡的小爆發。只是隨著至少得過一次病或打疫苗的人口比例上升,而且加強劑又一直施打到某種程度,爆發的幅度會越來越輕微。所以要準備的心態不是這兩週很高壓極盡可能的撐過去就好了,而是要有無限期馬拉松抗戰的彈性和毅力。 用務實的樂觀主義面對無限期困境是我去年十月,在美國疫情爆發自己和小孩遠距上班上課半年時所寫的有感而發寫下來的(事實上一年半後的今天仍然在遠距),現在拿出來還是很適合。那時我認清這是場長期抗戰,直到全世界的人打疫苗到某種程度,我們才有真自由。即時那日到來,也會跟還沒有covid前不一樣,生態學示範很多次:regime shift後終究會出現新平衡,但新平衡會跟舊的不一樣。有一定的可能,我們要跳COVID探戈很長一段時間:這個舞步是狀況好就出來正常運作,變不好就隨時進入各自遠距,來來回回。誰可以很快速變來變去,誰就是新生態系的贏家。 被動防守VS 主動適應 正面看待,就算是疫情慘烈如美國,過去一年多來有很多人失業很多生意破產,但也有另一群人發展出各種以前從未想像過的模式,不止活下來甚至發一筆。活下來的商店,幾乎都邁入無接觸消費,出門只要帶手機;…
Continue Reading

學習英文和適應美國生活的小撇步

上一篇「別用英語完美程度定義自己」收到很多迴響,也有新的後續發問。 其中有一個問題是:   英語溝通字彙量不足,常常無法說出自己真正想說的; 有時候背的單字不實用, 真的要用的時候又說不出來, 要如何適應及加強英文口說的呢? 這個我有切身之痛,學習語言真的是長期抗戰;  我來美國第十一年了,沒有一天不是在學習英文。 從自以為英文很好,來美國後打掉重練 剛出國的時候一定是衝擊最大的。我記得當年剛來美國的時候,我可以看很高深的science…
Continue Reading

別用英語完美程度定義自己

 有讀者來信,說她講話口音很重,嚴重影響他的自信和職涯發展,上台也會緊張,開會也不敢發言,該怎麼辦? 這件事我想分兩個層次討論,治標跟治本。 治標 關於口音,我在「口音這檔事」有提過,我有上過語言治療,覺得很有幫助。 至於緊張的部分,其實就是多練習,沒有捷徑。我剛來美國的時候,因為要叫老師名字我很彆扭,常常反應不過快,才說完Hi人就走過去了,所以連在走廊上碰到老師要打招呼說「Hi, Jamie」,就這兩個字而已,我都每天出門前對著鏡子練習! 第一學期上seminar課時,我也都先寫好我想要講的話,要嘛第一個舉手,或最後一個發言,不要在中間跟大家搶話廝殺,慢慢的也就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也會越來越不緊張。我是演講和辯論出身,當年的訓練就是每天練習,離開校隊後就是自己找機會練習,如固定一對一開會都弄成小演講。不斷不斷的練習,真的沒有秘訣。 治本 有口音是一回事,但因此影響自信,是另一回事。 我是從小就是個錯字大王,在手寫考試的年代,最常得到的評語就是「文章寫得不錯,但是錯字太多」。我在台灣用中文寫報告的時後,也是讓老師改很多字句,整篇紅紅的送回來。即使如此,我從來沒有一天覺得我中文不好,這也完全沒有影響我用中文表達我的想法的意願。…
Continue Reading

勇敢開創:當群體裡踏出第一步的企鵝

兩週前,負責AI的VP在週五下午和我的一對一時,說有個大型會議還有一個select speaker的缺,他跟別公司在搶,叫我趕快寫個摘要讓他去投。我心裡很害怕,但是想到這是我渴望已久的機會,我知道是我能有所表現的場合,所以我答應了,並且馬上緊急動工趕給他。(前情提要:當機會來臨時,在害怕也要勇敢抓住)。 通才的時代來臨 壓力測試結果,成功獲選為特選演說,即將要代表公司在全國Informs大會上,發表我用機器學習預測休閒漁業行為,進而改善漁業調查方法的研究。 在AI核心小組會議的時,VP提到,常見數據科學家有兩大類:一種是像馬,有其他專業背景然後應用數據方法於其專業上,另一種是像角鯨,很熟數據方法但缺乏其他專業知識。但若要成為傑出的獨角獸,除了要兩者兼具以外,還要配上好的表達能力。 然後他當著大家的面說,「你們當中Katherine和M最有潛力成為獨角獸。」我望向組裡一片工程師,裡面不乏CS/DS 根正苗紅Master和PhD,而M更已經做出一番成績,幫客戶省了好幾百萬。反觀自己是唯一個非本科出身的也沒有做過大型商業計劃的人,這樣被當眾讚美覺得有點害羞。 望向四周,我猜VP選我去發表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代表公司出去需要的是一個整體表現。數據分析的經歷是必備,但最好也要有學歷,若有舞台魅力更好,加上我的女性+移民+環保的背景,讓我從一片相對單一背景的男性工程師中突顯出來。或許我不是組裡面DS最厲害的那個,但綜合評比起來,我可能比較平均。 水母的多觸腕人生 我的海洋+政策+數據的背景,乍看之下有點莫名其妙,也不是一開始是就這樣規劃。這個組合其實始於挫折和無奈,博士念到一半驚覺得學術人生不適合我,才轉向口才和愛漂亮能有所發揮的政策,然後又因為當媽所以文青覺醒,決定轉行數據。現在看起來好像很輝煌,當是當下真的只有徬徨。(完整人生故事有在Podcast…
Continue Reading

為什麼更多科研無法消滅偽科學?而推廣科普恐怕也效果有限?

最近的愛莉莎莎和蒼藍鴿為了「肝膽排石法」對戰而鬧上新聞,我看了很有感觸,因為就在幾星期前,受政策訓練平常工作可以很專業對陌生stakeholders斡旋的我,為了姻親在FB傳來的疫苗陰謀論,失去理智大發脾氣,用短短兩句噹得她馬上找藉口說她要出遠門要斷線三天暫不回。這樣還不夠,我還氣到在個人臉書上大書特書抱怨。 我老公那邊親戚送來的各種陰謀論轟數之不盡,我雖然盡可能視而不見,但某天喝太多咖啡就對其中一封炸掉。我表面上贏得辯論,但卻可能失去真正影響她的機會。我EQ不好杏仁核戰勝大腦,我反省。 知識差距太大也是社會問題 知識差距太大和貧富差距太大一樣會成為社會問題。在人人等票的世界,如果只有少數的人能有獨立思考和證辯思考的能力和習慣,世界就會被無知把持,而這遲早波菁英份子。因為有大部分的事不是你一個人做好就好的,如環境,公衛,和全國性的政策。如果只有少數有受教育的人覺得全球暖化是真的,如果只有很少人願意戴口罩願意打疫苗,後果是大家都要一起承擔。 在很多嘲笑愛莉莎莎的論述中包含「居然拿google跟商業書刊跟科學期刊比」,但一般人有辦法下載到科學期刊來看嗎?很多人說不定根本不知道科學期刊這種東西。就算有,以科學期刊寫作方式,一般人真的看得懂嗎?不要說一般人,我們這些科學家出了自己的學術領域,有問題的時候是去google去爬文,還是去圖書館找paper? 我有時候覺得專業知識份子在反駁一般民眾的力道反而要刻意輕柔(所以我不喜歡“打臉”文化),不能當兩個人是在科學演討會一樣噹人,盡可能對事不對人,和用中性的詞。因為雙邊所接受資訊量跟質都差距太大,知識份子如果真的火力全開,打到對方回不了嘴很容易,但對方口服心有服嗎?還是只是轉去自己的小圈圈互相取暖,然後用選票/鈔票讓你好看? 為什麼科普不是答案 如果做研究和體制內的教育都無效,那科學家應該做更多科普嗎?我覺得也很有限,就如很多分析所說,那兩個網紅的受眾完全就是不同人。環境科學也面臨很多類似困境,在美國做環境政策,很多在我看來是簡單常識都政治化然後宗教化。像這種時候,推廣科普也是很有限,因為你不是他同一國人,他不會背棄他的社區領袖(常常跟宗教結合),來相信你這個空降的陌生人和一堆遠在天邊聽不懂的數字和名詞。 偏偏社群媒體的演算法又把每個人都圍成一個泡泡,更加劇這種資訊不對稱。就如同,如果不是這些姻親,那些陰謀論從來沒有出現在我的臉書上過,我根本不知道這些論調的存在,就如同他們很可能也不會接收到我這邊的科學論證訊息。雖然我承認,每次這些言論出現的時候我覺得很痛苦,內心常常覺得怎麼會蠢到這種地步這麼荒謬也有人信,我也想逃回我的同溫層。 從交集出發更有效…
Continue Reading

過年去誰家? 我和我的四個姓

過年去誰家? 去年返台機票取消,今年也沒能沒回家,海外媳婦普遍心情都是很想家。 對照台灣的姐妹淘們,他們不少都有截然不同的心情,有人是想到過年就累。 不知道你是哪種?   好姐妹曾經對我說過,「你嫁了還會期待過年,是因為你不用去婆家。」 的確,這大概是少數當異文化外籍配偶的好處,雙邊重要的節日沒有重疊,所以我對雙方的家庭責任沒有衝突。 以前年回台灣過年的時候(十年也就一次),可扎扎實實地從除夕一直待到初五,每天都跟自己家人在一起,就像單身一樣。 當然什麼打掃煮飯都輪不到我,完全就是被眾多長輩照三餐拍打餵食的寵物公主。 好險我弟沒娶,不然弟媳應該會覺得我根本就是海外飛來一個巨大毒菇。…
Continue Reading

當機會來臨時,再害怕也要勇敢答應

兩週前,經由現任主管轉介,和新任負責AI部門的VP第一次會談。 和高階主管首次會面視同面試, 我全副武狀,也準備好自我介紹,開會前在鏡子前反覆練了幾次。自我介紹不管講過幾次,始終是我最重視的問題,因為這是開場所以很關鍵,也是必問的送分題,一分都不能掉。 因為這已經次知道要跟誰講話,特別先去Linkedin調查一番,大概知道哪可能會對哪些領域比較有興趣。 真的開會 對方一開始就說我已經加你Linkedin了 (我就知道他可能會,所以Linkedin很荒廢的請去除草,真的會有人看!) VP如預期的先自我介紹,說明自己的背景,海軍官校工程&DS相關科系畢,然後因為喜歡不一樣的東西又跑去唸政治國際關係,服役五年退伍後帶過兩家新創和一些豐功偉業,才被現在的公司挖角。 我聽到我可以發揮的關鍵字「海洋」「政治」「喜歡新東西」,馬上拿出開場必殺技「一見鐘情法」,說「我跟你一樣,我也是讀海洋的,跟你一樣我也有政治的經驗,我是2016 Knauss…
Continue Reading

口音這檔事:我常犯的3種英文發音錯誤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如果跟沒有很多外國朋友的同事交談,他剛開始可能會回比較多 蛤? 請你重複比較多次。但跟你熟了以後就比較少這樣說。這不是你英文變好,而是對方大腦腦補變強,適應你的發音了。是我的英語口說故事:從辯才無礙,到自閉,到再度站上講台。
Continue Reading

Copyright Policy

All files and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or Documents are copyright by Katherine Liu LLC, and may not be duplicated, copied, modified or adapted, in any way without our written permission. Our Website or Documents may contain our service marks or trademarks as well as those of our affiliates or other companies, in the form of words, graphics, and logos. Your use of our Website, Blog or Services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right or license for you to use our service marks or trademarks,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Katherine Liu, LLC. Our Content, as found within our Website, Documents and Services, is protected under United States and foreign copyrights. The copying, redistribution, use or publication by you of any such Content, is strictly prohibited. Your use of our Website and Services does not grant you any ownership rights to our Content.

Together Everyone Achieves More

我並非獨自一人想出創業點子、打造出全部的網站,設計出圖片,寫出每一個字。在此感謝我合作過的團隊,人生一大樂事就是跟比我厲害的人合作,謝謝你們的努力與付出!

網站架設:MIHOGO TECH LLC

視覺設計:EMILLY HU

文案編排ALLY@ideaally.me

形象攝影Crystaltseng Photography

創業教練:Irene @ FEMALE ENTREPRENEUR &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