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海洋能源工作上的資深前輩,日前跟我說「我要跳槽了,我手上的海帶案子都給你,以後你就是主要負責人。」
同時,另一個一起開發海洋減碳專案的資深前輩,被招喚去當陪審團了。她也跟我說「我要去當陪審員了,這期間,開發海洋減碳專案的任務就全權給你」
我一個新上任的Tech SETA (註), 突然要獨挑兩個大樑。
雖然內心話是「天啊!你走了,我要怎麼辦,我還什麼都不懂啊!」,
但還是保持鎮定說「恭喜你!下週我們排什麼時間一對一交接呢?」
機會有時候來自於震盪
當我跟行政主管和談及此事,她感覺很震驚,但也告訴我:「很多時候,機會就是這樣展現的。如果你好好掌握,這會是絕佳的表現機會」
父母和丈夫也說,有時候升遷不見得是透過長期的競爭,而是最厲害的不在位了,副手就上位了,坐得住就是你的。
生態系亦然,優勢物種可能是長期競爭下的穩態勝利者,但regime shift的時候,某種原因第一優勢物種被移除了,新物種才有可能在短時間內趁勢而起。
新優勢物種在原本的狀態,可能難以跟舊優勢物種競爭,有可能是棲地都被佔光了、光都被遮住了。也可能新環境完全不一樣,舊有競爭模式失效,新的物種才變得有優勢。
我明瞭以自己能坐著就不會站者,能躺著就不會坐著的“有效率”(AKA懶)個性,可能也只有在這種劇烈改變,又不得不的環境,才可以巨幅成長,就像當年意外早當媽一樣。
可以失敗,不能棄權
這會是個亂流很大的時期,我很害怕也很焦慮。我很擔心扛不起來,晚上不好入睡,早上又很早醒。
回首看過去自己寫的「當機會來臨時,再害怕也要勇敢答應」,
思考,當初不就是覺得,這是自己海洋專長和科學政策結合的絕佳發揮之地,又可以大幅增加知識和人脈廣度,所以放下氣候數據專案,努力爭取進來的嗎。
爭取來的機會,意外地比自己的嘴巴大,難道就不吃嗎?咬久一點就好了。
一樣的話再告訴自己一次:迎向挑戰吧!可以失敗,不能棄權。
請幫我打氣。
等待的大浪,比預期早來了,也比想像中的大。
衝吧,我期待,浪頭上的風景。
註:
Science Engineer Technology Advisor (SETA)是美國聯邦政尖端研究部門中常見職位,比較知名的有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 (DARPA), 而我所屬的則是能源高等研究計劃署(ARPA-E)。
兩個署都是做很前端,高風險高獲利,100個可能失敗99個,但只一個成功就會造成巨幅改變的研究。
有點像政府內部的新創部門。他本質就是開拓,所以自由度非常高,很需要很有創意很彈性的人,很符合我的個性。
SETA直接向director報告,大部分具有PhD。工作內容有時像科學家兼PM,要管理預算、每季審查研究團隊們的研究進度,提出意見,比一般的funding agency更hands on。有時候像director的貼身助理,陪同開會寫筆記。
這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職位,要看很多報告,寫很多報告,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學很多新東西。但也因為接觸科技很前段,碰到人脈也很廣,所以高等研究計劃屬的資深SETA很容易被挖走去當director以上的角色。這也是在美國,博士非學術類型的工作選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