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職場領導力的演講策略: 觀眾再多,贏得關鍵決策者才是重點!

win-over-your-target-audience

前幾週給了一個演講給公司內部200多人聽,我主講climate AI的部分。

受眾是不特定組成,公司內部所有對氣候相關工作有興趣的都可以來,很多高層也在

你會怎麼準備這樣的演講?當科普教學嗎?

Business development前哨戰,爭取公司內部資源

這場演講是我的Business development的任務之一,和我手上其他的計劃不同,那些是客戶付錢,但BD是公司付錢,是對未來的投資。

我很看重BD任務,明白公司不會隨便投錢給他們認為無法賺回來的人,也是我展現前瞻眼光,把資源導向我認為有意義又有市場的研究項目的關鍵機會。

雖然觀眾多數是不特定大眾,但我很清楚,真正重要的是我「BD長官的長官的長官」,也是最後拍板定案的人。

他會在乎什麼?我怎麼樣講可以讓他記住我,甚至先贏得點信任分,為下次提案點打底。

所以內容不是純科學報告,更是市場機會在哪裡,我們公司的獨得競爭優勢在哪?需要展現thought leadership, 也幫BD長官/部門爭取更多研發資源。

向WeWork CEO學怎麼脫穎而出爭取關鍵資源

WeWork有段時間擴張太快,「每天」虧損2百萬出頭!怎麼辦?

Apple影集WeCrushed,有一集描述WeWork CEO Adam Neumann得知當時Soft Bank的CEO孫正義會在印度看新創提案,他想盡辦法讓自己卡位進去。

然後根據調查資料,講了一個自己身為移民如何從來沒有歸屬的故事,而WeWork不是單純共享空間,而是創造一個讓每個人都能「屬於一個群體」的地方。

這跟他在其他地方的演講強調WeWork是一種life style方式不同,這是針對也是移民背景的孫正義所講的故事。

觀眾乍看很多,但真正的目標受眾只有一個!後來孫正義給了4.4 billion的投資, 是billion!! 

拿到投資時,Adam對他太太說「my audience responsed」,他很清楚自己在對誰說話。

Adam有很多爭議,但他怎麼軟硬兼施的銷售技巧,看到一個弱點就往死裡壓的直覺和技術,倒是值得參考,然後用在正面的事物上。

兼顧科學和商業發展,我引起高層回應的秘訣

我只有被分配到兩張投影片,所以一半是比較像科學演講,講AI在氣候領域的應用,這部分是呼應主辦想要引起更廣泛興趣的需求。

但第二張,則是總結我在這個領域聽到潛在客戶的痛點,他們想要做到什麼卻求之不得? 而我們有哪些AI能力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並且敘述客戶接受度最高的地方在哪,還沒準備好在哪裡,怎麼幫他們「暖身」?

果然,我的最大目標受眾,BD大頭,在我講完候就有評論,「Katherine 剛剛講的,我們⋯⋯⋯⋯」,呼應我的想法。

事實上,這個演講很長有很多講者,但只有我的部分講完時,有兩個高層有反應,其他部分都是一片死寂。

這表示我的策略奏效了,他們有聽完、記住我是誰,也有共鳴

觀眾再多,最關鍵的只有幾個

其實類似的例子,我有幫職涯客戶策略規劃好幾次,或許是實習畢業演講、或許是公司內部競賽

都是乍看大型演講,但是關鍵受眾可能只有少於三個。我們一起策略思考,針對關鍵人物客製化,讓目標受眾印象深刻,也兼顧其他聽眾的需求。

我們理工科的人很容易只注意到講技術層面的東西,但如果只是摘要知識,很難讓人記住你本人。想想,你記得幾本教科書的作者? 上次查資料的時候,答案誰寫的你記得嗎?

更別提現在很多人都用AI在整理知識了,如果只留於技術層面,很容易變工具人,被取代風險也越來越高

但如果在客觀知識層面外,還能再進一步提出「觀點」,如這個分析結果對了公司或客戶的意義何在? 對我們的下一步有什麼影響?能做的選擇很多,我們應該優先做哪些,為什麼?

這就是展現thought leadership!這是你跟其他會差不多技術人的差別,這也是為什麼要問你,而不要問chatGPT的差別。

thought leadership是工具人和領導人的差別

有些人工作一段時間後,會想脫離純「個體貢獻者」的角色,但不知道怎麼入手。默默苦幹實幹很久,卻得不到長官眼光,內心不滿好康都給E人搶走!覺得好不公平,這也是你內心的感覺嗎?

其實這不是E還I的問題,是有沒有策略的問題。既然想要脫離純技術層面,就要展現技術以外的能力,而thought leadership就是第一步,也是職涯個人品牌的核心。

下次如果有公開報告或演講,試試看利用這個機會,除了平鋪直述客觀事實,也展現你的觀點吧!告別職場工具人,就從建立職場個人品牌開始!

Copyright Policy

All files and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or Documents are copyright by Katherine Liu LLC, and may not be duplicated, copied, modified or adapted, in any way without our written permission. Our Website or Documents may contain our service marks or trademarks as well as those of our affiliates or other companies, in the form of words, graphics, and logos. Your use of our Website, Blog or Services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right or license for you to use our service marks or trademarks,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Katherine Liu, LLC. Our Content, as found within our Website, Documents and Services, is protected under United States and foreign copyrights. The copying, redistribution, use or publication by you of any such Content, is strictly prohibited. Your use of our Website and Services does not grant you any ownership rights to our Content.

Together Everyone Achieves More

我並非獨自一人想出創業點子、打造出全部的網站,設計出圖片,寫出每一個字。在此感謝我合作過的團隊,人生一大樂事就是跟比我厲害的人合作,謝謝你們的努力與付出!

網站架設:MIHOGO TECH LLC

視覺設計:EMILLY HU

文案編排ALLY@ideaally.me

形象攝影Crystaltseng Photography

創業教練:Irene @ FEMALE ENTREPRENEUR &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