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最近最推的驚喜神劇,不是《影后》……而是這齣!
這是一部描述患絕症的男主角海潮,和想當媽媽卻得了早發性停經症的女主角在美,兩人一同追求和解與自我救贖的故事。
《浮游先生》乍看是一齣笑鬧喜劇,實為悲劇,充滿無奈,沒有皆大歡喜的結局。
前半段劇情裡,除了片頭出現有浮游生物,好像跟它沒什麼關聯。我還以為他只是單純要隱喻浮游般的人生,不會用到任何海洋概念。
直到倒數第二集,男主角海潮望著大海,說了一段讓我印象深刻的台詞:
「你看到的是閃閃發光的浮游生物,所有的魚都吃浮游生物,
牠們是食物鏈的最底層,海洋裡最低階的生物。
牠們很可憐,但牠們很酷。
那些卑微的生物發光時,同時還會產生大量的氧氣。
我們的生存及生態系統都要靠氧氣,這樣地球才不會毀滅。那
些卑微的生物,其實非常珍貴。」
光行作用和生物螢光沒有關係
這段台詞讓我又驚喜又無語。一方面,它點出浮游生物在生態上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科學上的細節,有點把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混在一起講,但這我都還可以接受,反正這是戲,不是課本。
但「發光時,同時還會產生大量的氧氣」這句,真的是偏的有點遠。
事實上,產生氧氣的是光合作用,通常發生在白天;而發光是一種耗能的化學反應,與光合作用毫無關聯。
而很多會發光的浮游生物其實是浮游「動物」,例如水母、磷蝦,根本不會製造氧氣。
比較接近的,可能是能同時進行光合作用和攝取食物的「混合營養生物」(mixotroph),例如造成馬祖藍眼淚的渦鞭毛藻,既能產氧,又能捕食,堪稱生物界的全能選手!
照亮醫學研究的水母螢光
說到生物發光,不得不提水母螢光; 其實,水母螢光可是拿過諾貝爾獎的厲害角色呢!
綠色螢光蛋白(GFP)來自維多利亞水母多管發光水母(Aequorea victoria),被廣泛應用於基因標記、細胞研究,有功於很多醫學突破。
正是這些微小的發光分子,讓我們得以可看見甚至量化很多生物分子活動,推動了無數生物醫學進展,說它是「小兵立大功」,一點也不為過。
人生在世也像浮游生物
其實我們人生在世,相對宇宙的浩瀚,不也像個浮游生物一樣渺小,無法改變大局,只能漂流。
但就是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創造了地球上過半的氧氣、驅動了把碳送到深海的生物幫浦、餵養了整個海洋生態系,而牠們微弱的螢光,甚至照亮了整個世紀的醫學研究。
就算我們的生命微小又短暫,目的地都是空無,依然可以成為有關鍵影響力事件的一份子,享受精彩的旅程。
如果你已經追完《影后》,不妨來看《浮游先生》,養眼的同時一起笑中帶淚,順便看韓劇學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