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公司內部亞太人領導力月會自我介紹完,主持人就當著大家(包含資深副總)的面說:「Katherine的自我介紹最好, 大家的都還可以改善」。
這不是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評論。從進入consulting firm瘋狂networking以來,很多次講完開場,對方都說這是他聽過最好的自我介紹。
我的自我介紹,依場合常包含兩個不尋常之處,可說是我的奇招,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反常1. 出現跟工作無關的關鍵字!
視對象,我可能會在三句話之內提到「水母」或「台灣」,有時候兩個都講。
但我的工作從來都跟水母無關,也不需要中文, 我這麼做的目的是要暗插「記憶點」。
你心裡一定很好奇,面試自介不就是講關鍵字嗎?為什麼要講不相關的事。
雖然跟工作不相關,但跟我相關,這是我獨有,幾乎不可能重複的記憶點。
就好比古典物理學家非常多,但大家記得最清楚的可能就是牛頓。
為什麼?因為那顆蘋果!
資料科學家那麼多,我還半路出家,但是「水母」幫助別人記住我的環境專長,
讓我跟其他數學也很好程式也很厲害的數據學家分隔出來。
我常用的開場是:
「我的背景是海洋學,我研究水母 (記憶點1)
我以為自己會每天潛水,結果整天都在看電腦!(這時大家通常會笑,記憶點2)
因為環境數據遠比我想像的複雜,所以一路上我學了高階統計和程式語言,這是我如何成為數據科學家。」
然後我再試情況決定要接哪個故事, 我手上有超過五個滾瓜爛熟的故事,展現毅力的、展現機器學習、比較偏政策的、比較偏女性的、比較偏移民的,看我想要強調哪種能力來安排。
這是我實驗多次不斷調整,成功率極高的開場,幾乎每個人都可以記住我會數據+環境(+政策,或其他我想讓對方記住的點)。
反常2. 超過三分鐘
很多人以為自我介紹越短越好,但關鍵不是長度,而在有沒有故事性。就像30秒的廣告也有看過就忘,兩小時的電影卻有映像深刻的。
大部分的人以為短就是好,那其實是掩飾故事性不足,抓不住聽眾注意力,只好快點講完。但其實如果講的缺乏故事性,就算五秒也是記不住。
所以應該要優先調整的是自我介紹的故事性,然後才調整長度,力求精簡有力,而不是只是短。
很多面試標榜講三分鐘內,但我通常都講五分鐘,而且從來沒有被打斷過!
我向來是推廣相對長版的自介,一次把對自己的有利也準備的熟爛的問題,包含「為什麼要來?」「專業強項?」「個人優點?」「為什麼選我?」, 通通包含進去。
這麼做可以避免萬一對方沒問這些問題的風險,也可以set up the stage, 用對自己以利的方式開場。
事實上,我曾經講過一個長達十分鐘的自介,講完對方就說,我要問你的問題你都回答了。接著問了一些技術的細節,面試就結束了, 當天就收到入取通知。(當然我一邊講,也一邊觀察對方是不是處在engaged的狀態)
因為對方印象深刻,原本還有一個另一個候選人了,也不用再面試,直接錄取我。這就是故事的威力!
結論:故事性才是重點
每年得到諾貝獎的人已經那麼少,大家都不見得背得出來是誰和他們的研究,那我們這些普民會的技術,有更多人都會,如果只想靠「技能」想在面試突出很難。
但如果找你的的專屬記憶故事,就可以幫你在人海競爭中,摩西分紅海。
行銷名言,每台車都都會動,為什麼有的是藍馬堅尼可以賣比頭又大貴?找到你的獨到之處,這就是你的競爭Niche!
以上兩個反常密技分享,希望幫助大家不要拘泥在‘規則’,反而專注聚焦找到自己專屬的故事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