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問業要自己找案子
當年進現在顧問公司時,我是capacity hire, 意思就是說,雖然現在沒有任務給我,但公司認為我的專長符合策略發展方向,先招進來再說,因為顧問業的資本就是人。
但也因為並沒有一個案子給我,我進去之後,還要自己找!那是很奇怪的感覺,有了工作,又要找工作。
在國防和AI為主的公司裡找水母學家能做的事真的是大海撈針,而且跟已經看到JD去投很不同,因為我根本不知道有什麼需要,也無從事先客製化。
雖然沒案子薪水也一樣,但是感覺很不安,不知道可以維持沒案子的狀態多久。我「帶薪求職」了三個月,到後期的時候,我也會擔憂想「是不是只要願意用我就好?」,先打破「無經驗」的壓力再說,還是應該先去外面投履歷?沒事做的壓力其實很大!
我每天做的事,就是上課、做內部研究案、還有networking.
基礎版:組內netwoRking
我先在組內netwroking ,把主管們和組員都談一遍,一路往上談到主管的主管的主管。
中階版:類似專長Networking
接著我加入公司內部各種相關專長團體, environment, climate, water, women in data. 除了得到在團體中自我介紹機會,也主動跟該團的幹部networking.
有相關演講時,聽完演講就寫信給講者,說一點我的感想,然後請求coffee chat, 每一個都接受。
我也用技能關鍵字,找公司內部類似專長的人,一路到principle我都敢邀,反正頂多不理我而已。但真的很少人不理我,甚至還有相談甚歡的,自願當我的mentor, 固定每月會談。
特色版:客製化networking
我發現自己跟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是每次面談前,我會先查對方的履歷,寫下關鍵字,有趣的點,和我可以貢獻之處。
正式面談時,自我介紹會從跟對方相關的開始,儘量用對方的關鍵字,接著視情況問對方職涯比較有趣的轉折點?怎麼找到第一個案子?或給新人的建議等,從對方的回答決定下一個問什麼。
和科學或工程背景的人很好聊,如果我不知道要問什麼,就問對方做的研究或專案細節,展現我的好奇心。對方通常都會滔滔不絕,我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面談過後,有些人會介紹別人給我,到後面其實都不是「陌生開發」了,越來越容易。
最後找到現在海洋專案,是牽了四層,而且鋪梗大概半年,多做的事包含主動寄跟對方專案相關的paper,也在其他平台給相關的演講,然後他們有缺時,我就毛遂自薦+還有不止一個其他networking過的人也推薦我。
這個機會從未浮出水面,我就搶下來了,而面試只是個過場。
空窗期成為隱藏的祝福
當年三個月的空窗期,netwroking人數超過50,可能逼近100。這段時間讓我可以瞭解公司的大型專案有哪些?誰會什麼?而他們也知道我會什麼。我對公司的橫向了解大幅提升!
至今我都在吃當年networking的複利,後來案子也不用很努力去netwroking了,都是介紹來的。來找我的案子都很niche,碰到我的專屬關鍵字,很少人能跟我搶,是個獨門生意。這也是早期花非常多心力建立起來的職涯個人品牌。
有billable後每天都忙得昏天暗地,根本沒空這樣整天networking, 早年奢華的networking成為我很特殊的資產。
很多時候案子需要特殊技能,我常常知道哪裡可能有。當年打造好的人脈網,也持續幫組上新進員工找案子,證明我找錢找人的能力。
networking需要時間發酵,早期可能會覺得是在做白工,但只要堅持下去,種子終會發芽,之後只要固定澆水拔草,就可以在下面乘涼,如今還有水果可以分給後進。
現在回頭看,那三個月沒有案子真的是隱藏的祝福,這段時間不僅讓我建立起豐富的人脈網,更讓我創造專屬自己的工作。
Netwroking吧,寶藏都在人脈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