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返台的飛機上看了「老狐狸」,裡面的謝老闆教無產階級小男孩一段話:
「不知道輸給知道的⋯⋯我們要利用不平等創造不平等,有人說不平等不好,頭殼壞掉,不平等是地圖,清清楚楚幫我們指出贏的方向。」
整部戲的核心圍繞「資訊落差造成的不平等就是決勝關鍵」,很真實。
十全十美的物種是不存在的,每一種優勢都伴隨缺點:
強壯的跑不快,跑得快的跑不久。耐寒的不耐熱,耐熱的不耐濕,耐濕的不耐旱。能吃大魚的嘴就吃不了浮游動物,而反之亦然。
競爭勝出的關鍵不是成為完美,完美不存在,而是否處在獨特優勢能發揮的情境,在那個獨特排列組合的情境下,微型稱王。
有能力遷移到的理想棲地的,通常就比只能碰運氣決定居所的物種,多點命運的掌控權。
這如果放在職涯,就有兩部分:
1)清楚自己的不平等優勢在哪裡,
2)想辦法處在自己的優勢能發揮的地方,
要嘛想辦法移過去,或自己創造。
很會隨機應變的人,要處在高度變化的環境中,執行力很強的人,要處在目標和架構的明確的組織裡,而很有創意的人,要處在容許自由的開放空間。
如果什麼都不會只會考試呢?
這也是一種能記住資訊能依循標準答案的能力,就很適合去細節很多的情境,多到別人很搞不清處的地方,但你搞得清楚,就達到「知道的贏不知道的」了。
越大越覺得,追求公平很容易變成內耗,因為人生就是不公平,有人天生比較聰明、有人天生比較漂亮、有人天生很有運動細胞,有人出生的地板就贏別人的天花板。
一直想為什麼別人如何如何,無法改變事實,早點接受不平等的事實,然後找到自己的不平等優勢,就早點改變現況,活出自己的精彩。
如果真的很想改變世界呢?
那更有把自己不平等的優勢發揚光大,去創造更多資源,然後去幫助沒有你的優勢的人。
這個順序不能反過來,如果直接追求分配,那就是拿現有資源去分。很多有限資源直接平均分配所有人口的結果,如水資源,是所有的人都會匱乏。現有資源再多都是有限的,能創造的越多才能給越多。
所以如果真的很想做善事,我鼓勵去賺大錢,做到有本事回去跟母校說大家的學貸都不要付,做到有本事成立一個基金會,贊助你想要的理論研究而且不要求一堆莫名其妙的報告和KPI。如果賺大錢還不夠完成你的理想,那我鼓勵從政,學習怎麼槓桿別人的資源、進一步改變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