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往為愛犧牲,但很諷刺的是,「犧牲」的感覺,常常是”任何“關係崩裂的開始:
朋友關係有犧牲,就會有被利用的不公平感,往往是絕交收場; 親子關係有犧牲感,常常就是親情綁架的開端,親子關係越鬧越僵。
愛情,也不例外。
犧牲是變質的開端
很多女人以為他們是「為愛犧牲」,但這常常就是關係變質的主成份。你心中暗暗期待你的犧牲要有對應的報償(如 永遠被捧在手心, 小孩出人頭地),但對方可能覺得是你情我願,小孩覺得我又沒叫你做這做那,雙方對關係的認知就不同步,怎麼會有共鳴?
不只是犧牲的那方,連乍看受益的那方都可能不舒服!因為沒有人喜歡自己讓別人犧牲的罪惡感,這心理包袱太沈重,很少人可以長期抱著。只要有犧牲的感覺出現,受損和受惠雙方都不舒服,久了就容易有扭曲產生。
如果關係沒朝預期的方向發展,犧牲方很容易會覺得人生失敗,別人對不起你。這樣的受害者思維,等於把自己放在被動的位子,就算再怎麼有學歷有錢有權,都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
選擇犧牲vs犧牲選擇
怎麼分辨到底是”選擇犧牲“,還是“犧牲選擇”?
就拿常見的,女性為了另一半放棄已有成就的工作為例。可以試想如果有天這個關係無法再繼續,你有沒有辦法東山再起? 你可不可以坦然的說,「我盡力了,但結果不如預期,下一個會更好」?
如果覺得不行,如果覺得「犧牲」,如果覺得「人生就毀了」,那要明瞭你現在所做的“選擇”風險很大,應該再考慮。如果想了還是這樣選,這就是你的選擇,坦然面對好或壞的結果。
不同於童話,婚姻說到底是民事結合,只有保一些法律上的義務權利,沒有包相愛。連神燈精靈都說所有願望都可以實現,生死與愛情除外。投資沒有包賺的,投資關係也沒有; 崩盤的時候,請記得你還有停損這個選項。
有意識地增加自己的選擇權
可怕的是,現在的社會制度,讓很多女性的一些選項的代價極高,讓她難以客觀判斷,或是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是有別的選項。因為他身邊的人都是選一樣的東西,這是就算是受再多高等教育,結果也是一樣。
幾乎跟宗教類似了,就像從小蒙頭的女性,就算去了有不戴頭巾自由的國家,還是選擇自己要蒙頭,因為她從小就這樣,身邊的人都這樣,家人朋友都希望她這樣,不蒙等於跟整個社交圈決裂,那她蒙頭真的是自由選擇的結果嗎?
有新聞說鴻海女性產後復職了超過九成,因為過成提供了非常多的資源和補助,讓雙親都可以無後顧之憂。換句話來說,大部分的女性如果在托嬰無慮的狀況下,會想要繼續工作。那10%還是選擇辭職帶小孩的,才是真正的自由意志選擇。
我一直都很請楚,我產後可以選擇繼續工作,其實是一種優勢,因為我的資源(包含家庭背景和所帶來的學經歷和資源、專長的市場價值)還有相對我夫家的資源,可以抗衡。
我知道很多人的是半推半就選另一個,然後告訴自己這是為了愛,因為不這樣想只會更痛苦。而我為了維持「繼續工作」這個選擇,也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就如果我之前在「女性職涯要提早規劃,不是提早放棄」中提到,選擇的自由不完全在意志,很大一部分其實跟經濟綁再一起。雖然理論上是職業無貴賤,但收入卻有分高低,伴隨而來的社會地位和話語權就不同,再怎麼歌功頌德也改變有限。
老闆不能靠畫大餅獎勵員工,改善弱勢處境不能只靠理想主義。在團結努力改變社會結構的同時,請用你的教育,用你的能力,努力地去爭取真金白銀的資源,為自己創造選擇。
要有智慧也要硬頸
女孩,請努力增加自己的選項、培養分辨選項的智慧,和執行選項的硬頸意志。別把選擇權交給別人或命運,再怨嘆老天無眼、所託非人。
碰到爛牌時,請保持離開的意志。我見過碰到渣男,自己創業獨立扶養小孩長大的,也看過本來不會開車沒有工作的全職媽媽,想辦法學開車並且做食物賣鄰居來存錢,拿回自己的退場門票。受過壓力的碳會長出鑽石,請不要輕易放棄選項。
擁有自主權的第一步,是明瞭自己始終有選擇,並且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
own your choice, 就是無悔人生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