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機會聽 sky in the wall 的海鮮特輯了嗎?
我在裡面介紹漁場的方式,剛好就用了一個演講的小技巧:把直述句換成問句
我的主題是安全海鮮和永續海鮮,但是如果一開頭就直接說
「台灣有兩個大漁場很有名,基隆彭佳嶼跟澎湖,
一個有湧升流,一個有寒暖流交會,擾動造成營養鹽帶到表面,所以有很多魚」。
這樣很像在上課,也只講的表面的現象,沒有幫助觀眾思考背後的成因。
所以我的講法是「十萬個為什麼法」,從最淺的問題開始帶。
先問我們都愛吃魚,
那魚吃什麼呢?浮游動物
那浮游動物吃什麼?浮游植物
那浮游植物吃什麼?
咦,浮游植物不是曬太陽就好了嗎?
不是,就像種菜種水果不是澆水曬太陽就夠了,
長得好要施肥,浮游植物也需要營養鹽才會長得多長得快。
那營養鹽在哪?為什麼不是整個平均分佈在海裡?
這樣慢慢帶出來為什麼有些海域的魚比其他多。
用問句可以讓演講比較有起伏,可以增加互動。
也因為目的是要增加互動,
所以第一個問題最好不要太難,才有引導的效果。
如,「為什麼營養贏在海裡不是均勻分布?」就不適合當第一個問題,
因爲需要的背景知識比較多。
下次,當你準備好上台發表時,
不妨再回頭看看,
可不可以把題目換成問句?
可不可以把一些直述句換成問句?
用在開場,或是過場,效果都特別的好喔!
預告:下次我還揪了同學跟老師,
要來講熱炒100的海鮮。
這兩人都做很多教育推廣,
口才台風都是上上之選,
敬請期待!
PS: 其實營養鹽這個個主題還可以講很久很久很久~~~
從redfield ratio, 講到施鐵肥救暖化假說,
但節目裡只有稍稍帶到“優養化”也是很多營養鹽,
可是為什麼就被當壞事來講。
算很克制啦~
如果有人有興趣,下次再來從生物的角度切入,
講更多海洋化學科普吧。
海洋真的是個物理化學生物都息息相關的廣角學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