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班有三個階段最容易感受到挫折:剛入學、資格考、寫論文。這三個階段也是最可能想放棄,最想休學的時候
剛入學的時候,通常是因為新環境和身份轉換的適應。過去碩班之前大體上就是吸收知識,跟著匡架走把事情做好,但是博士的訓練本質卻是獨立思考和創造知識。
從擅長吸收歸納,到必須摸到知識的疆界、發現問題在哪裡、問對的問題、提出可能找到答案的方法,這不是馬上就做得到的事。如果剛好又是在國外,又還加上語言和文化適應的問題,所以通常剛拿到學術大門入場卷的興奮,很快就會直線下降。
資格考後通常就是谷底的時刻。一般博士生都是有一定優秀,可能覺得自己在專業領域上懂點什麼,才會去唸博士。而如果你的博班訓練夠扎實,念的書夠多,交流過的人夠多,通常會經歷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懂的階段。知識的海又廣又深,大神多如繁星,自己根本如淺碟上的螞蟻。所以資格考後,反而覺得自己不夠格。
如果跌到谷底,又再爬起來,最後的大魔王就是論文。做研究是一回事,寫出來是另一回事。又不能只是敘述研究本身, 前面Introduction要摘要現有知識, 要念很多書,然後很有條理的整理出來。很多時候唸幾個小時paper, 只是弄縮成一句話,後面cite一堆人名。然後你的論文裡有上千句這種話。
後面Discussion更難,像自己跟古人辯論,然後又跟自己辯論。必須論證自己的研究新在哪裡, 回答了什麼前人沒回答的事?然後又要自我批評哪裡不完美,怎樣可以更好,根本人格分裂。這是第二次休學潮,很多ABD(everything but dissertation)。
但走過這趟, 你會脱去博班前的盲目自信,擺脫發現自己不是人上人的自卑,發展出不卑不亢的世界觀和自我認知。這是一段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的過程。
如果不想念了,先想想為什麼?是因為人生境遇,想要的東西不一樣了嗎?如果是這樣,那可以停損。但不要是因為覺得自己不夠聰明,而放棄。這不是關於智商的路,是毅力的路。懷疑自己的時候,請記得學姊這句話,「你可以的,你進得去,就有能力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