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有一種同工不同酬是合法的嗎?
我還記得第一份工作的時候,大家都是同一小組,任務內容差距不大,但是如果被歸類為是(環境)工程師,起薪和漲幅都比較多。但如果被歸類為生物資源學家,就矮一節。
我靠數學入職,薪水介於兩者之間,比較接近工程師。
注意職場的「同工不同酬」
我親身求職經驗,乍看雷同的工作內容,如果職稱是環境科學家,要求會數據技能(很常見),是環境學家的薪水;但如果職稱是數據科學家,要求具有環境科學的知識(沒那麼常見),薪水是視同數據科學家。
後者的起薪往往比前者好至少1/3,就是這麼不公平。
當然兩個要用到數學和程式的比例不同,但並不是學不起來的差距。
數據科學薪水天花板也高,這代表加薪空間大,如果不執著職稱,不用工作很多年,也不用去矽谷,兩者差距就可以拉開,而且越資深差越遠。
職涯選擇不只要看起薪地板,天花板也很需要考慮啊!
同職稱不同部門,也可能有薪水差距
又好比現在其中一個專案,一個比我還資深的同事,半開玩笑的說,我要怎麼樣才能擁有像你一樣的電腦,我半開玩笑半認真的答,「學寫程式,跳到我這組。」
其實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不是大家的電腦都一樣,薪水也不是只看專長和學歷。
雖然我們面對客戶的頭銜是一樣的,做的事情也一樣,但我們人資眼中所屬的類別不同。我隸屬技術發展核心部門,這個部門怪才很多,錢和自由都最高,一樣職等的工作,可以差1/3或更多。
我在這個部門可能只是牛尾毛,不能和大神相比,但大塊的肉連肉屑都大塊,沒有肉的骨頭再怎麼啃也是沒有肉。
一樣職稱在不同部門,可能就像在不同公司一樣可以有很大差距,不得不慎。
轉行更像切換車道,慢慢靠過去更安全
很多人以為轉職就只有大幅度的跳到另外一個跑道,這當然是一種方式。但是很多時候,身邊就有跟我們的工作內容差不多,只差一點點,薪水就比較好的情形,這種情形其實更容易轉過去。
找到另外一個跑道與你跟你最接近的點,像切換車道也要慢慢地靠過去,這樣的方式其實比辭職重新修一個學位風險更低,因為你累積的是實戰經驗,也給自己空間試試水溫,看自己喜不喜歡。
「博士最不需要的就是另一個學位」,這也是我在的剛入職時的導師對我說的話,他三年前一個跳槽到金融界當VP,做氣候風險相關數據分析。(離開學術界作者也有提到一樣的概念)
她我一樣是地球科學類的博士,轉行數據科學,後來跳槽去金融業。典型的在錢多的領域、用薪水較高的職稱、找跟自己專長相關的事。在那個位置上,他不用跟其他CS拼寫程式,而是拼climate知識,他有主場優勢。
類似這樣的轉職,我覺得是理想和現實不錯的結合,不是只能二選一。這樣的機會不是滿地都有,但也不到鳳毛麟角的程度,有策略地找就有可能發現。
把自己會的專長關鍵字,放到網路上找找看,有什麼職缺會用到。你可能會發現,你能找的工作比你想像的多!
有時候寶藏就在你的技能樹裡,只是有沒有意識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