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還願專案的客戶,順利拿到留學的入場卷,和我最後一次的1:1,我們討論要怎麼選擇學校,剛好很適合分享給其他也在考慮要選哪一間學校的朋友。
在進行出國留學規劃與選校時,有三個主要考量因素值得深入思考,分別是指導教授的契合度(60%)、研究所在地的生活環境(30%)以及學校的名氣(10%)。若獲得獎學金,則總分加權50%
1. 老師六成
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這在研究所更是如此。
尤其博士班接近師徒制,所以比起學校,更重要的是選擇一位與自己研究興趣契合度高的指導教授。指導教授的研究方向與風格不僅直接影響學習成效,更關係到未來順利畢業與後續學術或職涯發展的機會。
老師對你畢業與否影響太大,而且近乎沒有制衡機制,相當於你的學術父母,他的個性、眼光、人脈,會影響你的職涯發展長長久久。
你沒有辦法選擇血緣父母,但你某種程度上可以選學術父母。因此,在選校之前,建議多與教授聯繫,詳加了解對方的研究項目、指導風格與學生培養情形,務必慎選。
2. 地點三成
台灣留學生常忽略地點的重要性,但這在幅員廣大的國家差異很大。就美國來說,你在中間還是沿岸洲,感覺可能就是不同國家。某些產業地緣優勢明顯,如軟體科技在矽谷就是不一樣,紐約在商業的優勢,大華府區在法政的優勢,都是AI無法去帶的護城河優勢。
學校所在環境同樣值得注意,特別是若學校位於較為偏遠的地區,當地的生活便利性、文化適應性以及社交支持網絡,會影響到留學期間的身心狀態。
如果情況允許,建議事先前往當地實地考察,或者透過當地的同學、校友組織,了解更多生活上的細節,以評估自己能否適應當地環境。
3.名氣一成
學校的名氣,如果想回台灣,選台灣比較常聽過的學校,比較有利。
如果是留在當地的話,只要不是名聲特別負面的學校,更重要的是教授本人的學術影響力與其研究的品質和聲譽,這對於未來繼續深造或進入學術界、業界研究都更有幫助。
比起名氣,學校是否提供良好的實習或就業機會,還有校友網絡和職涯資源是否豐富,這些對未來職涯發展可能更有影響。如果對創業有興趣,有些學校有創業incubator等商業課程,可以培養商業思維,也幫助你的研究更接地氣。
4.獎學金加權
是否獲得獎學金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若獲得全額獎學金,整體考量分數建議再額外加權50%。
就算你家裡有礦沒差那麼學費,老師/學校沒有沒辦法養你,是研究金費是否充裕的重要指標,畢竟沒有錢能做的實驗也是很有限。
有些領域,如海洋學(沒船免談)、醫學,是非常燒錢的研究,沒錢會直接衝擊研究成果,所以不是你有沒有預算付學費生活費的問題而已。
結論
選校分數 = [(教授契合度 × 60%) + (生活環境 × 30%) + (學校名氣 × 10%)]× 獎學金加權
留學本身就是一個自我探索過程,不論最後選擇哪間學校或教授,最重要的是清楚自己的需求與未來的長遠規劃,並保留充足的彈性與開放的態度,以迎接各種可能性與機會!
你還會考慮什麼呢?歡迎一起分享你的留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