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點之間最快的路徑一定是直線嗎?
不一定!
一個直角三角形,和一個彎彎的曲線,起點和終點都相同,如果各路徑都放一個小球,誰會比較快到達?
很多人第一直覺會認為直線最快,但實驗證明,曲線更快!
職涯何嘗不是如此
階梯向上的假設其實很不實際
小的時候長輩教導,認真唸書,上好學校,畢業找相關工作,穩定做到退休,彷彿這就是理想人生,其他非直線的發展都是「波折」和「坎坷」。
真的嗎?
這樣直直「階梯向上」的假設,在全球化和科技數位高速發展的世界,其實很不現實。
有可能,在求學期間是主流的東西,工作一陣子後,就被取代了,你要重新學習,甚至中年轉職。
也可能,你以為會留在故鄉,沒想到機會和愛情帶你環遊全世界,你要不斷砍掉重練、異地再起。也或許,你立下目標時,只是一人飽全家飽的天真孩子。但三四十歲後,你上有老北老木、下有嗷嗷待哺。三貸同堂(學貸房貸車貸)的你,如果目標變了,不是也很正常嗎?
當直線假設不再是選擇,只靠一句「追隨你的夢想」,無法解決任何人生困境。
那可以怎麼做?難道只有賣肝賣血賣靈魂這個選項嗎?
不見得,你還可以「迂迴而上 」!
迂迴而上的五大核心技能
《職場天賦》這本書提到,要成功迂迴而上,你需要五大核心技能:
1. 超級強項:
你真正的超能力是什麼?這不是指學歷,更像是從小到大,你在不同的事項都重複使用的技能。
辨認出你的天賦,確認你的職涯用得到這樣能力,會更事半功倍。配上能運用得上你的天賦的經歷,就會成為你的超級強項。
蓋洛普優勢分析也是樣的道理,追求總分是學校思維,因為現實的世界沒有滿分,最好是無極限。
因此,你應該花八成的時間讓優勢無限高分,跟對手拉出差距,而只要花兩成的心力讓劣勢不要嚴重到會讓你的優勢翻盤就好。
2. 核心價值:
可以隨機列出一些關鍵字,什麼樣的職涯會讓你快樂,想到什麼寫什麼,寫超過一定數量後,你就會發現有些規律和大類。出現頻率最高的,可能就是你最重視的事。
而實際測試並且誠實面對自己的心也很重要。如,我在做數據後端工作時,雖然上手後很容易自動化,跟現在工作都要用肉身去出差開會相比,真的很輕鬆,可是只要有一點點無聊時,就會讓我爆氣,甚至說出「這麼無聊的事以後付我三倍薪水我都要考慮」。
這幫助我在選擇氣候數據學家還是海洋能源R&D時,馬上決定放下數據科學家這個頭銜,儘管這是大眾認為家庭友善錢景又好的工作。連我前主管跳槽到Amazon挖我去當小主管,我都拒絕了。
因為我心裡清楚,對我來說,有趣和有影響力,能讓我發揮策略和表達能力的工作,比工作輕鬆和名片上有更稱頭的大科技公司,更能讓我快樂。
人生職涯路很長,你會碰到很多資源衝突和選擇,清楚你的核心價值,會幫助你不受制他人的期待,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
3.人脈
沒有人是完美的,不合作,能做的事很有限。這事職業婦女最清楚,只靠自己,就是蠟燭多頭燒; 若能整合資源,就可以have it all.
人脈是多層的,不只是能幫助你的人,幫助別人甚至更重要。你不需要很厲害才可以幫助別人。 100分的人可以教人趨近完美,還在60分的人也可以教人怎麼從0-1。事實上大神的經驗,因為境界和時空背景差距較大,反而比較難直接應用。
network很需要時間累積灌溉,我鼓勵你現在就開始。
4.信心
有學識有見識後,你還需要膽識才能走得夠遠。
到最後限制自己的往往都是自己,是內心恐懼失敗、覺得自己還不夠,或沒有一步到位就覺得自己果然不行,這些自我否定扯你的後腿可能比社會壓力更多。
相反地,擁抱「#成長思維」,認知到這只是過程,你可以學習,可以更好。
5.願景
在沒有資源限制的條件下,你最想做到的事是什麼?為什麼?你能想像自己三十年後的樣子嗎?
我常說「為什麼」比「會什麼」更重要,只有明白你的為什麼,才能專注在「do the right thing」, 不會迷失在繁瑣的「do things right」中。
彎道不一定比較慢
當我接到為《職場天賦》這本書的邀請, 看完摘要就覺得跟我價值觀很合。仔細看完整本後,更深信這是本對職涯教練或是自我教練都很實用的書。
它有很多表格和案例,可以幫助你自我探索和深度思考, 絕對不是心靈雞湯而已。
《職場天賦》是我第一本掛名推薦的書,因為真心覺得這對我很有幫助,希望也能幫助到你。
比起執著線性的職涯發展,更重要的是誠實回應自己的核心價值。
如此一來,在各式風景中,你都能擷取不同的能量。
直線曲線都可以到,彎道不一定比較慢。
人生旅途中相信自己、幫助別人,
祝福你找到你的天賦,釐清你的核心價值,變得更有信心,掌握建立人脈的法則,擁有更清晰的願景嗎。擁有具適應性又適合自己的職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