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試過味精嗎?平淡的料理如燙花椰菜,只要撒一點點,也會變好吃!
那面試、演講,有沒有這種「味精」,加一點點就會差很多?
有的!
其實,我在台灣青年美國職涯發展協會的分享演講架構,和後面示範的自我介紹的架構,都用了同一種「表達味精」,效果好到陌生人可以復述我自我介紹了什麼。
表達味精的威力
開場先講了一個常見的自我介紹版本,大體上就是我的學經歷濃縮。
然後我問大家,你覺得這樣自我介紹如何?是不是很平淡?
然後才講第二種版本,也是我真正想要推廣的版本。
直接讓大家比較看看,效果不證自明。
如果我選擇直述,直接講「自我介紹應該這樣說那樣說」,就會很像上課,大家也很難體會差距在哪裡。
而我第二版的自我介紹,其實也用了一樣的味精。
我先說:
「馬州有長達二十年的觀測資料,有一堆數據但是近乎沒有用!
為什麼?
因為大家用不同的方法,資料品質太差。
結果雖然有很多數據,卻只能畫畫圓餅圖長條圖,
做不了什麼統計分析,更不用談用數據支持政策決定了。
要怎麼辦?」
然後才接我做了什麼事,達到什麼效果。
大部分的人自我介紹會直接說第二部分,「我用了什麼方法做了什麼事」,還不一定要有描述結果,這樣聽起來很像流水帳,很無聊。但如果選擇先承述問題,也就是so what的部分,impact也就凸顯出來了。
利用對比增加張力
聰明的你,發現規律了嗎?這個表達味精就是「對比」!
有對比,故事就有張力,也更容易令人印象深刻。
如果你要賣減肥藥,舉的例子是一個天生吃不胖的超模,從45kg瘦到44kg, 你覺得這有說服力嗎?
一樣的道理,如果你想要彰顯你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其直接說自己做了什麼有多厲害,不如先描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這個問題不解決會好淒慘,然後才說你做了什麼和小果。問題很難很嚴重,你的能力才顯得厲害,效果也更加珍貴。
大部分的人常犯的面試和科學演講錯誤,就是「假設別人懂的跟自己一樣」。背景跳太快,馬上就掉入methods & materials, 聽的人就容易覺得莫名其妙,為什麼我要在乎這件事?
你的東西了不起在哪裡,是你要負舉證責任告訴別人,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花點心思描述問題,和「這個問題不解決的後果」,把 在你之前 <-> 在你之後 的差距拉開來!
讓故事力幫你的面試演講加分
歐陽立中老師教得爆文寫作課就有一個金句,「故事沒有轉折,觀眾就會轉頭」。一樣的技巧用在面試或是演講也一樣好用!要說好棒棒前,先描述個問題有多糟糟吧!
你學會了嗎? 只要加入「對比」這個表達味精,就可以讓你的內容故事性up up。
每個人都可以說出聽懂、記得、回味的自我介紹和科學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