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博士在離開學術界的時候都會不知所措,因為這麼多年以來都是針對一個很特殊的學問訓練,為成為一個非常特殊的專家學者鋪路。如果後來發覺不想走學術,常常會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我想用親身經驗告與你分享,什麼都能做!
我的學術專長是浮游動物食物鏈生態,我很少碰到學得比我更冷門的人。我沒有一項工作跟浮游動物有關,但也從來沒有失業過,零待業期。因為我很清楚我真正學到的東西是什麼,水母只是應用的主題。
博士訓練最高宗旨就是獨立解決問題,哪個產業不需要可以解決問題的人?哪個企業不喜歡獨立的員工?這是你的優勢,你要清楚知道,並且在履歷和面試中展現出來。
想要能解決問題,首先要問對問題!
我發表博班教我的事(1):完成時在IG限時動態問大家,研究所要畢業,問對問題和完成論文哪個比較難?75%都選「問對問題」。
我很認同,問對問題真的不容易,找到相對應的解決方法也不是一步登天。
台灣的傳統教育比較重視吸收既有知識,但對於這個知識怎麼來的?什麼時候這個知識適用,什麼不時候不適用,我們到底知道哪些,不知道哪些,很少引導思考。
有些人就算受了很久的教育,對知識的了解仍是點狀的,但點跟點沒有連起起來,看事情欠缺宏觀思考。就像是熟背很多google的結果,像個小百科,但其實還是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恐怖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
上一篇博班教我的事(1):完成 和 我在博班犯的五個錯誤,都提到博班畢業關鍵是「找到現有資源和修業年限可以解決的問題, 然後解決它」,並且耐心完成後面無聊的程序。
這個問題的scope是什麼?
如果研究問題太大,就不是修業年限內可以完成的; 如果偏離老師專長太遠,那就不是現有資源可以容易解決的。
大部分的人不會第一次就問對,所以需要自我覺察和反覆修正。
我的老師沒有告訴我要做什麼(博班指導老師本來就不應該),缺乏經驗的我一開始的博論問題非常龐大,而且需要動用很多其他人的資源,包含跑去別的校區實驗室,還有一部分甚至是要等別人的模型研究結果,但是我對解決問題複雜程度太天真又對自己能力範圍了解又太少,沒有察覺。結果當然就是問題過度發散而且需要時空人力資源都過度龐大,造成研究進度緩慢。好險後來我意識到了,就壯士斷腕,放掉兩個做了半年多但知道不會有結果的實驗,其中一個模擬研究也大幅修改方向,貼近我現有資源能解決的。
這過程其實就很像專案管理:問題在哪裡?什麼是可以解決的?怎麼解決? 需要哪些資源?我有什麼?缺什麼?誰給可以幫我?估計要多少時間?優先次序是什麼?
這個過程對我後來職涯發展也非常有幫助,讓我跟一些單純已經工作很久也可以正確完成交辦任務的老鳥同事畫出區隔。博班的訓練幫助我在較短的時間內透過觀察和思辨,精準指出關鍵問題所在,並且具體提案哪些問題是現有資源(或差不多)和一定期限內可以解決的,預期有什麼效果?如果是很重大很關鍵的問題,現有資源不夠的話,還缺什麼?
我認為這樣策略性思考和宏觀的角度,是一個獨立高階專業人才和普通能完成老闆交辦任務的人的不同。如果抱持自己不只是一個工具人,而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顧問,就算剛進入是基礎職位,也可以很快提拔進入核心小組,或是爭取到大型的計劃。
這個問題和解決方案的scale是什麼?
我的博士資格考筆試,其中一天的其中一題是,我的博論研究的問題的時空尺度和物種尺度是什麼?如果放大的話是什麼問題,縮小是什麼問題,研究方法各別要怎麼改?
我當時覺得很傻眼,時空&生物尺度改變就是完全不同的問題啊,我的博論為什麼要想不同問題的研究方法?
後來我才知道老師用心良苦啊!scale大概是我步出校園後最常碰到的關鍵問題,很多失敗案例要嘛殺雞用牛刀,不然小刀殺大牛,方法沒有效率。
就拿環境監測舉例好了,如果觀測對象是每天都變化很大的排洪量,如果只有每個月才監測一次,就算監測很多年,也是自我感覺良好,量不出個所以然。或生物監測,拿監測全國多年生物種的方式(時空尺度都大),直接依樣畫葫蘆套在量測一個郡的一年生昆蟲(時空尺度都小),也是就算一直加樣本也量不出個所以然,是做心理安慰的。
很多環境監測設計都是問題和解決方案mismatch而自不知,還以爲就灑更多錢收集更多樣本,或是觀測更多年就好了; 但其實如果方向錯,很努力也是錯。在商業或人生不也是如此嗎?
這個方法是scalable的嗎?
我常覺得受生態和統計的訓練,思考都是矩陣,衡量都是向量,中毒很深。
在「工作+學業+育兒:確保目標達成的時間管理法」中提到,我研究所初期數據分析用excel, 後來發現這樣數據量一大就很容易出錯,而且數據量越大越花時間,這個方法不具伸縮性,所以咬牙學習寫程式,全面改用R或Matlab改寫所有分析。因為用程式量化分析在抓錯,自動化,scale up, 重複再現性都比傳統excel好。
類似的原理也可以運用在家事上,我在「策略性外包」中提到職業婦女不能因為自己做什麼都好,就什麼事都親力親為,因為這樣無法做大。比較建議在尺度還小的時候,就思考這個要怎麼放大,並且超前部署,提早培養團隊,試驗稍大尺度需要的方案,這樣比較沒有壓力而且機會成本比較低,然後機會來了或有需要了就可以馬上放大。
這樣重視可伸縮性的思考跟現在流行商業思維類似,雖然我不是學商的。
全職工作邁入第五年,仍然覺得scope & scale的思維改變人生啊!
博班訓練最終就是解決問題。我感謝博班給我一段長時間自由發揮又有不斷失敗的空間,讓我學習如何在沒有SOP下獨立摸索並找到答案,這過程所培養出的思考能力是我的珍貴資產,ㄧ生受用,而且哪個行業都好用!
希望以此文鼓勵有志業界的博士們,要對自己的訓練有信心,也不要害怕會學非所用或離開校園就找不到能發揮的地方 ; 我們到哪裡都是學以致用,因為你已經具有自己創造一片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