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勇氣榜樣:媽媽

【少女:大膽追夢的勇氣】 我媽非常勇敢,她在非常傳統的屏東客家家庭長大,高中畢業時,重男輕女的外公說我養你到今天。她一氣之下就離家出走來台北打工兼補習,外婆寫信來勸她都不回去。她本是挑食的人,在鄉下的時候全家廚神根本不愁吃,卻在台北工廠過著打開便當就掉眼淚了日子,但倔強的她沒有回家。她在公司內部的演講比賽中勝出,吸引我爸的目光,後來他們就在台北成家,生下我。沒想到我媽這一離家就沒有再搬回屏東了。 (所以我媽是靠口才找到姻緣的,我的身體裡真的留著靠一張嘴的血液) 【當媽:堅持到底的勇氣】 我媽的勇氣從當媽就更是展露無疑。她懷我跟我弟都十分艱難。懷我的時候從懷孕就一直滴血,臥床安胎到七個月,中間連坐起來看個電視都會出血,生產也生好幾個小時,而且當年沒有無痛分娩。沒想到當年那個看起來保不住的小孩,如今都博士畢業又當媽了,命運真的很難從開始預測結果。 但真正的辛苦的開始是我弟的出生。我弟在不到一歲左右時開始癲癇發作,後來也發展遲緩,我小時候對我弟的印象就是一直生病一直跑醫院。當時我爸事業正起步,常常出差很忙,我媽要一打二,其中一個還是特殊兒。有一次我弟在跟我玩的時候大發作,我爸出差不在家,我媽抱著我弟衝出去,邊跑邊大喊救人喔!街坊鄰居都跑出來,載我們去醫院。到了急診室醫生接手後,我媽才赫然發現自己光著腳!接著才想起來女兒呢?她說,那時我就突然從她身後蹦出來說「媽媽我在這裡」。她說沒想到三歲的我居然一路跟了過來,而且腳上還有鞋子!她從此覺得我很機靈,至今仍常津津熱道。 三十幾年前,特殊教育也不發達,資訊也不多,也不像現在有什麼臉書支持團體或是line群組,我媽的育兒之路是很孤單的。我記得小學的時候,我弟資源班的同學,不少連外表也無法維持整齊,因為是他們的家人大多就放生了。養特殊兒的路是漫長的,我都自己念書,但我媽每晚教我弟兩三小時,每張考卷寫兩遍,這樣教到他高職畢業,跌破眾人眼鏡。我自己當媽才知道這有多麼不容易,因為每天教我小孩半小時我都不見得有耐心。我弟現在也有穩定的工作,比我早就業很久又沒什麼花費的他,存款還比我多,真的是我媽的功勞。 【當嬤:挑戰未知的勇氣】 我媽的勇氣從當阿嬤後更是加倍升級。風水輪流轉,當年三歲就很獨立,可以在兵荒馬亂中記得穿鞋跟上大人去醫院的小女孩,三十年後返老還童當起老媽寶。我成為母親那年,博班學業未竟,先生工作繁忙,又拿到珍貴的獎學金實習,實在不想放棄,只好請媽媽來幫我,她義不容辭的答應了。媽媽近乎不會任何英文,一個人轉機來到人生地不熟的美國,倔將的她還不肯使用輪椅服務快速通關,堅持要學習怎麼自己來。她學習自己看GPS認英文路名, 會自己開車買菜跟接送小孩。連續四年,每次半年,一打三幫助女兒完成學業。我小時候讓給弟弟的母愛,好像長大一次拿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