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的買的咕咕鐘到了,全家第一次對時間這麼敏感。半點、整點,都變得令人期待。
第一次看到這個鐘就被吸引,因為鐘身是透明的,你可以看到裡面的機械運作。
跳的歌舞也很有趣,太太拿著擀麵杖打老公,幾點就打幾下。你彷彿可以聽到她喊「夭壽喔,麥勾拎啊!」
但他們還是繼續乾杯、轉水車、上方也跳舞。
傳統 VS 獨特的掙扎
其實,買之前也有掙扎一下,真的不要買傳統的全木頭,然後劇碼是幾點就親幾下的典型咕咕鐘?我會不會新奇一陣子,然後就後悔買了一個與眾不同的鐘?
但後來我們討論,夫妻一至認同,這個鐘比較有故事,是一個可以不斷讓人回想我們的旅程,客人來時講給大家都會發笑的鐘。
不爽老公的時候,可以就去看鐘,然後想「居然讓我買這個劇碼,真的很疼我」,上面的太太已經幫我每天按表教訓老公了,就算了吧。
老公生氣時也可以看這個鐘,提醒他「老婆最大,算了算了」😂
刷下去就家庭和諧了,好鐘,不買嗎?
順序很關鍵
這劇碼的發生順序也很有巧思:
如果是跳舞-> 喝酒->被揍,就會像懲罰,這個鐘演的就是悲劇。
但打了又繼續喝,水車照轉、舞照跳,反而變成一種豁達,不管外在如何打擊,我就是要做喜歡的事。反而變成喜劇。
其實數據分析上, 也有類似的差別。
傳統的回歸分析預測結果,順序是不重要的, 某個因子和結果的關係是固定的。
變量輸入一個數字,答案就會出來一個固定的數字; 算一次和算一百次,都是一樣的答案,是設定好的命定。
但現在越來越盛行的貝氏分析結合蒙地卡羅馬可夫鏈(MCMC)方法,如常見的運動比賽預測或是颱風路徑預測,就不是這樣看世界:
是一種隨機過程,事件發生的順序是重要的。每一個事件,都受到其前一事件的影響; 且具有隨機性,再來一次結果可能會不一樣。
沒有走到最後一步,沒有一個絕對。
反應人生的數學模型
你是怎麼看待你的人生?
是傳統迴歸,相信某些因子是什麼數字,就註定是什麼結果?
還是你是蒙地卡羅馬可夫演算法?相信而且每一步都有未知的隨機,沒到最後一
步,沒有人知道最後結果是什麼。
而你,可以影響順序,影響每一步,影響結局。
PS: 生態學看人生要轉型數學看人生?其實生態學是很吃數學的學門啊;內建系統思考和大量數據分析,數據科學還沒是個名詞之前就在做數據科學了。生態學家找不到生態工作真的可以轉行數據科學,雖然不完全一樣,但是有底子學新的應用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