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
Oct 8是我在大氣海洋署的最後一天,下星期充電一週後,要去consulting firm開始顧問人生。
兩週前,當我正式遞出了辭呈,contract的主管看起來很震驚,畢竟我們才剛拿到三年的新合約,理論上我至少還可以穩穩地做三年。聯邦對口單位的主管/客戶也看起來訝異,問了我要去哪做什麼後,說「我覺得你的才能在這裡是underuterlized了, 新職位應該對你比較好」。
在最後一天,我寄了極少數的email給平常有直接密切合作的人,保持我身為contractor的禮貌沒說要去哪(畢竟新跳槽算競業),只說要走了,謝謝這一年來的照顧和提拔,我學到很多東西也很感激,後會有期。大多數人禮貌地回應了,倒是另一個合作的AI VP非常吃驚,問我要不要考慮內部其他工作?我真的有想了三秒,但還是很快回「此時我已決定迎接新挑戰,但這圈圈很小,我們保持聯絡」禮貌地婉拒他的慰留,雖然這慰留可能只是表面形式,但他願意跟我這個小咖跳這套舞,我心存感激。
從保守到變動的逆向職涯發展
回首我的職涯發展,似乎跟多數人逆向。比較常見的是年輕先從高壓工作乙方開始,然後挪到甲方公務員退休。但我大概是勞碌慣了,竟選擇反其道而行。
如果實習後短暫留任原單位不算的話,我的第一份正職工作就是傳說中的公務員鐵飯碗,有工會有終身俸的那種鐵。雖然薪水不高,但是事少離家近,在孩子年幼學業未竟的時候,給我一份優質健保和很多假,讓我能順利完成學業。同時也給我一個機會證明,我可以把海洋學的東西,應用在跟海完全無關的事上,也讓我沾上數據熱潮的邊。這三年的工作我學到在第一線執行環境政策,也在統計知識上有所增長,順便多學了SQL和GIS。但公務體系框架比較多,雖然一直待著會很舒服,但是成長速率也會有限,我想去更大的池子學習和挑戰。所以當獵人頭上門邀我去做漁業統計的時候,我就跳槽了,開始Federal Contractor生活。
漁業科學其實也不是我的本業,外人可能以為都是海裡的生物,但無脊椎浮游生物跟漁業真的差很遠,就跟一樣是陸地上的生物,念昆蟲生態的去管畜牧業一樣差很遠。加上該組主要是用我比較不熟的SAS, 研究主體其實是人的行為,而非生態,我其實很擔心自己真的做得來嗎?但好險後來沒有我想像的那麼難,前面學習期過後,我也撐出自己的小空間,做了自己主導的機器學習預測模擬研究,這成為我下一次的求職的利器。只是後來也漸漸變成類似公務員的生活,套句「理智派生活」的台詞,我怕安逸又壓抑的節奏,會磨平我心中的靈性。同時我也懷念與人的互動,無限一人遠距然後躲在電腦後面分析數據久了,覺得很孤單。
剛好最近美國經濟復甦,數據科學家職缺大增,加上大通膨所以挖角薪水也隨之大漲。有顧問業來找後,我就決定去試試看(面試和議薪過程另一篇說)。說來也很巧,我這段時間的斜槓職涯顧問,剛好可以幫我準備進入顧問界。我學習怎麼跟陌生人提案,學習快速了解別人的產業,學習怎麼引導客戶,學習看到本質。這過程中也練起了我膽量,還沒斜槓前,我可能根本不敢想像要做一個一直要跟陌生人互動還要開口收費的工作。本來我以為我是用我的學經歷在支持斜槓,沒想到斜槓也反過來支持我的本業,人生還真的沒有白走的!
面對心中的冒牌者
文章發出了時候我就是無業遊民了。雖然不是第一次轉換跑道,但其實每次轉換我都很害怕,這次也不例外。我心中的冒牌者症狀爆表,幾乎每天,心中都在上演這些對話:
會不會根本就是我太擅長面試,這些人都被我騙了?
(喂,不要以為自己最聰明別人都是笨蛋)
我會不會根本無法做這些跟海洋無關的工作?
(喂,你已經做很多次跟海洋無關的工作了)
我會不會根本沒有辦法說服任何客戶然後就只能走人?
(喂,你不是已經成功說服完全陌生客戶讓你指導了嗎?)
最後大概能讓我安撫下來的,就是想想我的學位真的是用血與淚拿的,做出來的研究也都是真實出自我手的,履歷上的事都是真實的不是嗎?如果這份工作真的負擔不來,再找別的就好。但,總要試試看吧。趁我還年輕(職涯上),再探索看看再拼拼看吧。人都是後悔自己沒做過的事不是嗎?說不定將來也可以分享,理工博不走學術,除了從事數據科學外,也可以從事顧問的經驗呢!
揚帆,出港
大氣海洋署總部前有一個雕像,是一隻大手,上面有幾隻海鷗在飛。我常想這雕像是什麼意思呢?是我們就如那隻小鳥,飛來飛去都在如來佛手裡呢?我兩次在離我專長最近的海洋署工作,都不是最好的時機,一次我懷孕生子,一次是COVID, 彷彿命運推著我要出去闖。我的職涯航海,看似很跳躍,會不會最後也是萬朝歸宗呢?
此次揚帆,前方是風是浪完全未知,雖然每一次轉變依舊害怕,但差別在於多轉幾次後就知道,一切終究會沒事的。等到很老的時候,希望可以有很多故事,說到子孫耳朵長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