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追完超紅的Netflix影集Queen’s Gambit (后翼棄兵),
描述天才棋手從孤兒到世界第一的棋手的故事。
除了大家都常提到的女性在男性為主的世界發跡的心得外,
我想特別提提裡面常常出現的主題「選擇」
人生如棋, 每步都有代價
下棋每一步都是選擇,每個選擇都會有“後果”。
我記得我小時候也常跟我爸下棋,通常他贏我輸;
比較常下的時候,我可以想到三步左右,
那時我就偶而會贏。
如果能看到比別人多幾步,或是多看別人的經驗,
表現就會比只看一步得好。
孤兒院的老師說「你們會來到這裡,有人是命運無奈,有些人是因為身邊的人沒有做好的選擇,而我們的義務,就是教你做好的選擇」
做有智慧的選擇不只要看下幾步,更要看全局
某些行為有明顯副作用,非黑即白很好選。
以女主角來例,她母親拿到康乃爾的博士,其實很聰明,
但疑似因為情路不順最後選擇自殺。
女主角下棋時選擇判斷極佳,但對於自身相關的選擇則當局者迷。
比方說,她曾經沈迷酒精藥物,甚至在大賽前宿醉,結果失了比賽。好在最後她看到這個後果,然後徹體戒除對酒精藥物的依賴,最後也拿到世界冠軍。
但有些選擇沒有那麼絕對也沒有那麼好判斷,如職涯選擇。
劇中的肯達基州州冠軍,還有女主角一開始對戰的女學生,
他們後來都沒有當專業棋手,一個去做工程師,一個去念預醫。
這兩個專業也都是競爭激烈,需要一定聰明才智的科系,所以他們並不是笨所以才沒有下棋。
但這世界上真的有天才。他們衡量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其他領域可以有更好的優勢,就轉念把下棋當興趣了。
(圖:肯達基州州冠軍, 不走專業棋士後,回頭自願當女主角教練, 他教會她不能只顧攻擊)
因不是做不到,優秀的人更容易忽視機會成本
女主角人生除了棋沒有別的。
那如果你想要的不只是專業成就呢?
之前「找到你的生態棲位」中有提過,職涯探索一大目標就是要找到”喜歡,比別人好, 有市場需求“的生態棲位,而對自己誠實就是你的關鍵羅盤。
喜歡到什麼程度,更明確的說,是相對願意放棄其他東西到什麼程度?
比別人好到什麼程度?市場需求在哪裡?
都沒有標準答案,要自己去判斷。
選科系或許喜歡就夠了,但找工作需要「比別人好又有市場需求」才會比較容易找到;
市場需求越大,你需要比別人好的程度就越小。
這其實對很多博士是一個課題。大部分博士都是有喜歡才撐得完,通常也有一定程度的比別人好,但市場需求的部分看大環境和機緣(或簽證!)。
是不是跟人生規劃吻合又是另一回事。
我在大氣海洋總署同事之一,她本來是魚類學的教授,在加州教書。
她非常喜歡馬,夢想就是想要有一個農場然後天天騎馬。(養馬不便宜)她後來離開教職,她很直白的說,在加州教書無法達成她想要的生活。
另一個前輩,更是在學校當到系主任,學術表現十分優異。
她也改來做管理,說因為她有三個孩子,做系主任日日夜夜寫grant寫paper,她需要更多時間和家人一起
這兩個人都很優秀,但他們意識到有其他東西對他們也很重要。
花很多精力去競爭稀缺資源不是不可能,而是值不值得。
他們目前在大氣海洋總署都十分出色,也都做到管理職,對海洋科學有很多貢獻。
有的時候,是退一步海闊天空
但如果不要執著非某個選項不可,人生路很寬。
人生很像下棋,不僅要看到前面幾步,也要看到大局,
而不是一味向前衝(如女主角早期的棋路)。
有的時候你要放下一些棋子,才更容易拿到最後的勝利。
如后翼棄兵。
~如果喜歡我的分享,歡迎訂閱「海洋學家的母體力學」, 或按讚,追蹤,分享我的粉絲頁,我會很受鼓勵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