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有一個很猛的媽媽,她頂著台式英文,人生地不熟地來美國一打三幫我坐月子帶孫子,讓我可以有更多時間拚論文,一來就是半年,如今都已經來的第四年了!但很少提到的是,同一個時間,我爸一個人在台灣獨撐全場,照顧我弟,看在孫子的份上,讓太太跨海馳援三十幾歲還不獨立的女兒。他在背後默默地支持,是我後援的後援,就像我成長中扮演的角色一樣。
我爸爸是很能商量的人,他雖然在傳統家庭長大但作風很開明,幾乎沒有打過我,也很少硬性規一定要怎樣怎樣。我覺得不合理的要求,都可以舉證說之以理,也可以提案。我如果想要什麼資源,不管是書還是玩具或是電腦手機,舉出具體理由跟用途,如果合理也很少被拒絕。他培養我面對權威角色的勇氣,所以我從小就練習衝撞體制向上管理,自己想要的要自己爭取,這對我後來在美國的牛仔文化中生存很有幫助🤠
他心思縝密。我們家庭出遊時他都有先規劃行程,然後事先拿出來跟大家討論商量。他通常做事都有B計畫,然後連B計畫都有B計畫。最誇張的例子,大概是現在的老公跟我求婚的時候,是在我要去機場回台灣前,然後我用line告訴爸爸這個消息。經過20小時的飛行,在台灣降落回家後,我爸就拿出宴客計畫表,請哪一家飯店,幾桌,預計多少人,都規劃好了!!我朋友都笑說,可能從我出生的那天就開始計畫了😅
他很有毅力。爸爸自學英文跟日文,爭取到公司外派出差的機會,也對後來升遷很有幫助,現在也足以出遊或是跟我先生溝通。我記得小時候有好長一段時間,晚飯後他就回房間念書一到兩小時,聽空中英語和日語教材。他讓我看到學習可以不用靠學校老師,只需要下定決心。
而外派出差還有跟外籍工程師合作的經驗也的確增廣他的視野,也影響很多我們的家庭習慣。比方說,受德國工程師的影響,在台灣還沒有規定要開車要繫安全帶的三十多年前,爸爸就規定我們坐車就要繫,而且小孩要坐後座。我依稀記得小時候,總是有親戚看到我們在副駕座無人的狀況下居然沒有吵著要坐前面,而且乖乖綁安全帶感到驚訝。
他也很有遠見。二十年前,我只是高中都還沒有畢業的屁孩,他就跟我說,你將來要經濟獨立才能真正的獨立,不用靠老公也不用靠任何人也可以活得很好。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你要學會三件事:開車, 外語,電腦。要會開車,這樣你才有行動的自由,不用仰賴別人,你要去哪裡就可以去哪裡。你要學外語,在台灣的話英文跟日語都是不錯的選擇,這樣你才能跟世界接軌。然後你要會電腦,因為將來是電腦的天下,不一定要很厲害但至少要會用,才不會輕易被淘汰。二十年前沒有什麼大數據也沒有智慧手機,全球化程度也遠不如今日,但他精準的判斷仍然幫助我在面對今日的競爭。
還有很多很多,不像是媽媽煮很厲害的菜或種滿園的花菜能馬上照相炫耀,爸爸給我的幫助相對比較抽象,不過卻在我的人生發展大方向中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謝謝爸爸的愛,父親節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