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眾網友的幫忙,我上週末終於一氣呵成追完大名鼎鼎的 俗女養成記
想談談劇中一直反覆出現的梗:鬼屋
劇中不時穿插女主角跟好友們去鬼屋探險,沒有人敢進去。
這個不斷出現的鬼屋乍看之下跟故事毫無關聯,拿掉好像也不影響劇情發展。
但我覺得這是個重要的隱喻,代表的心中的恐懼。
傳統價值的框架
女主角剛開始很多怕,四十歲了沒嫁,
還跟家裡有錢男友的男友分手,
原因是「個性不合」「不愛了」,
那個阿嬤認為是’吃飽太閒‘的人才有的毛病。
她沒了婚約又辭了在台北外人看起體面的工作,
她怕到過年回家都不敢講。
故事線中有很多傳統價值跟自我實現的衝突,
從阿嬤的, 爸媽的,弟弟的,當然也有女主角自己的,
當高富帥的曖昧對象安排她一個台北的面試機會,
面試進行得非常順利,
但最後面試官問她快樂的定義是什麼時,她恍然大悟,
跑回家然後跟離過婚外在條件普通的青梅竹馬擁吻。
最後女主角買下鬼屋,然後穿越看到小時候的自己,
她對小時後的自己說「來啊,沒什麼好怕的,我帶你看」
然後大小女主角一起刷油漆。
我覺得這代表她克服了心中的恐懼,
然後告訴她心中的小女孩,沒什麼好怕的,
都是自己嚇自己。
那些講給女孩聽的鬼故事
女人如果OO就會XX的恐怖故事,
在社會上反覆流傳。
OO有各種可能,
或許是沒結婚/離過婚,念太少/念太高,沒生小孩/小孩生太少,沒工作/沒在家相夫教子……數之不盡
但XX大體上就是沒人愛,然後就會很孤單很悲慘。
嚇得每個女孩都要服從。
女孩都要努力往前跑,但不是為了自身有成就,只是為了傍大款時更門當戶對;
所以千萬不能搞錯重點假戲真做跑得太前面,不然大款會不敢娶你。
要是拚事業拼過頭錯過生育黃金期,那更是像過季商品一樣只能降價求售了。
這樣的鬼故事應該很多女孩都聽過,
大體上不離女人的幸福是掌握在別人身上,
建築在嫁一個好夫婿(一個樣樣比你強=你要比他弱)的基礎上。
但這鬼故事這真的嗎?
我心中的鬼屋
我喜歡規劃,每件事都有B計畫。
因為我害怕事情如果沒按我預期的走就(自以為)會發生各種慘況,這就是我心中的鬼屋。
所以當我博班碰到瓶頸,改去環保署還有大氣海洋署實習,居然又懷孕生子,
我就覺得我連B計畫都搞砸了。
既不想做博後,也無法做當時覺得最快樂的環保政策,
發展職涯是不是沒希望了?
而在過去A, B計畫所學到技能也都有所助益。
擁抱未知
這一路我學到最大的功課應該就是我預測未來一點都不準,
連一年內的事都不準。
世界很大,不是個人能掌握的變數非常多,
所以再怎麼樣規劃,也不見得會那樣發生。
就好比現在出來一個COVID一樣。
所以固然有個終極大方向,但對階段性的小目標和到達途徑則應保持彈性,
對未知抱持開放,而不是恐懼心態。
人面對相對不熟悉的事物都會恐懼,
只想留在熟悉/安全的路上。
主流路線的確某些層面會容易些,
但不代表其他路都是死路一條。
人生不是一步到位,
就算沒有按你最開始預設的路線一次走到底也不代表絕望失敗。
每個轉彎每個挫折都帶來不同的能力和視野,
也拉開你跟別人的差別。
在相對扁平全球化的世界,
有越來越多例子不是走傳統的線性路線也是可以條條大路通羅馬,
關鍵是有沒有策略性的眼光,跨出舒適圈的勇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
回頭看,鬼屋都是無稽之談而已,不是真的。
~如果喜歡我的分享,歡迎訂閱「海洋學家的母體力學」, 或按讚,追蹤,分享我的粉絲頁,我會很受鼓勵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