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Cluadia Goldin拿到今年的經濟學諾貝爾獎,你知道她的主要貢獻是什麼嗎?
她在1990年發表一篇跨時200年的分析「Understanding the Gender Gap: An Economic History of American Women」,利用了大量歷史檔案、統計數據、口述歷史和其他一手資料,進而分析數據分析和建立模型,揭示了過去200年中,美國女性勞動參與隨著時間變化呈現U型曲線,也指出是哪些原因造成女性賺得比較少一截!
女性的勞動力參與呈現U型曲線
什麼是U型曲線 ?
Goldin發現,過去一個世紀中,美國女性的勞動力參與呈現U型曲線。
在19世紀以前,其實男女都工作,大部分是務農,但女性的工做情形比較沒有被記錄。
在19世紀初,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開始有「女主內男主外」的現象,女性的勞動參與率下降。這是U型曲線的谷底。
然而,隨著20世紀服務業的增長,女性的參與率再次上升。
女性工作的人變多了,但收入仍然差男性一截
Goldin分析指出,雖然就業參與有U型反轉,但女性的收入一直都是另一條截距較低的平行線,「一直」都矮男性一截。
在1980年代左右,女性大概賺男性的65%。Goldin用多種分析,證明這樣的差距主要是源自於不成文規定、升遷性別差異,還有「婚姻屏障」(Marriage Bars)。
除了本質上的教育程度差距、還有某些職位就是不想聘用女性,女性結婚就要辭職,或公司內部有只有男生能當主管的不成文規定等。
這本書是1990出版的,那現在情況有沒有不一樣呢?
到了2000初,因為教育普和社會風氣改變,性別就業歧視狀況改善很多,但是女性仍然只賺男性收入的80%左右!
在過去的二十年中,美國女生受高等教育的比列已經跟男性不相上下了,但美國的性別薪資差距幾乎沒有縮小,一直在80%上下。而且不同種族不同州,差距不同。原則上來說,沿岸較富裕更多知識工作為主的州,差距較小。
在差距小的州如Vermont、New York,女性收入是男性90%左右,但在差距大的州如Wyoming,女性收入只是男性70%左右! 同時黑人和拉美裔的些別收入差距也比白人大。
如何縮小縮小性別薪資差距?
那我們可以做什麼?Goldin在近年的受訪強調,縮小性別薪資差距需要多管齊下的方法。她的建議大體上圍繞在彈性 & 支持,例如
1. 彈性工時: 傳統的工作室規定幾點到幾點,但如果更彈性,一週40小時,自己排,甚至一週不是一定只能工作40小時。
2.任務計費:
不以時計薪,可以改成任務計費!事情做完,而不是管幾點上班下班。(就是有點像是contractor的概念?但同時有員工的福利和保障?)
3.結果導向:
從看重工時間轉向評量實際的結果和成果,減少對長時間和特定上下班時間的重視,提供更大彈性
4.家庭友好政策:
排得到付得起的托嬰、產假育嬰假親子假等更家庭友善的政策,讓當媽不在等於失業的的名詞。
生育規劃是職涯發展關鍵,兩性平權不應該是特權
Goldin也指出避孕藥在這一系列變革中的關鍵作用,因為它在職場對女性還不友善時,讓生育規劃成為可能。這對需要長時間培訓的專業職位特別重要,如醫生、律師,避孕藥的出現推動女性進入這些傳統上由男性主導的專業領域有著關鍵作用。
美國高專業的領域,責任制和成果導向已經蠻普遍了,例如我在美國都是彈性工時,也從來沒有打過卡,疫情前後都蠻有遠距工作的空間的。不過一些比較初階的工作如店員,真的就比較難不計時和責任制。我之前有篇文章「【女性職涯發展】我們需要的是提早規劃,而不是提早放棄」提到,在體制還不完善時,年輕女性要規劃生育,熟女要規劃職涯,而且路在梯子上面,高薪的工作(就算高壓)仍然整體上會帶來更多選擇。
但性別平等和同工同酬,不應該只是高收入女性或專業工作女性的特權,以前可能是marriage bar, 現在可能換成mom bar?不知道再過20年,如果凍卵和人工生殖技術普及,會不會也成為女性進入高階主管和高壓高薪職場的關鍵呢?或到時候,社會就夠友善了,在任何時間點時當媽媽,都不會對求學求職造成衝擊?。
Goldin也提到,解決性別薪資差距需要所有人的努力,男性在這個議題上也有責任,他們可以支持和提倡改革,也可以在家庭中承擔更多責任。
性別平等是對大家都有利的目標,不是零和遊戲!媽媽賺的多,全家總收入增加,對大家都好。小孩不是媽媽一人的,跟爸爸也親對小孩身心發展也更健全。
經濟學研究影響勞工政策,促進兩性工作平權
經濟學諾貝獎得獎的女性不多,Goldin是繼Elinor Ostrom和Esther Duflo後的第三位,而且是唯一一位單獨受獎的女性。
她的研究不僅揭示了影響女性收入的歷史和經濟因素,也提供了數學證據,進而影響工資政策,對社會結構造成真實的改變!
謝謝Goldin為廣大女性發聲,也因為這次諾貝爾獎,更多的人可以認識到性別職場問題,並為性別平等做出努力。
革命尚未結束,希望有一天,結婚和當媽都不在和職涯發展相衝,我們也就不用再討論「家庭事業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