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博班是有薪水的,來源通常是老師的計畫、學校RA/TA,或自己申請其他獎學金。據我所知,一般來老師不會收自費生。
很多台灣學生一想到留學第一個就是準備公費,但我一開始就沒打算考公費,全力拚給老師養。
一方面是準備公費要多唸書和面試,這會佔據我準備GRE、托福、還有準備申請文件的時間。
二方面公費錢比較少,還要綁約回國(至少當年,現在不清楚),我覺得所要花費的力氣和回報不成正比,不如全力拚美國獎學金。
後來我也覺得直接拿美國獎學金更有優勢,因為如果是拿學校RA/TA, 就算學校“類員工”,如果是州立大學福利比照州政府員工,保險比自己買好很好。
另外你在美國就有正式的收入、繳稅,長期對信用累積比較有幫助,等於融入對方的體系。 美國給錢比較乾脆,人到了之後寫幾張文件,之後就每兩星期準時匯進來,不會跟你囉唆一堆會計核銷的文件,我就這樣點倒為止。
有人會說自己帶槍投告更容易,這也是真的,但要思考的是,如果老師沒錢收你,這其實是警訊。對方可能因為人脈或種種綜合因素,沒有計畫可以養學生,很有可能也沒有大計畫可以做研究。而美國學術界非常現實,計畫和發表為王,老師的人脈會世襲,不好的人脈還會連坐。
除非你的研究是不需要做實驗的,否則就算生活費學費解決了,實驗室如果有沒有充裕的研究經費,學術發展也會受限,而養不養的起學生就是一個指標。當然如果你超強,可以自己寫研究計劃搶funding,這當然也是一條路。
博班指導老師如學術界的父母,有沒有去金湯匙家庭,或至少有湯匙,差距是很大的。迴避短期的競爭現實,後面往往要面對是更殘酷的現實。
如果是留學美國,爭取老師養名額遠比公費多,錢也比較多(尤其是沿岸大城市生活費很高),也比較方便。與其花很多心力多準備一個考試,不如全力拚高托福等考試成績,然後好好準備SOP和跟老師聯絡,全力爭取美國獎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