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是美國獨立紀念日,個人覺得這天是最能代表美國文化「個人主義+自由」的節日。身為台灣移民,不管是政治上文化上,過獨立紀念日的感覺都很微妙。
我小時候以為選擇自由是種心理狀態,我32歲當媽後才醒悟,自由選擇是有代價的。真的能選的選項,其實取決於有形無形的資本,而不完全在於自由意識。
當小姐:別人付代價的時代
小時候的我大體上是過著很我行我素的生活,只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想做的事就不做,如抄寫作業、簽聯絡簿,這種我覺得都是表面功夫的事就不理它。國中不想再被老師打,就自己說要去念標榜不打學生的私立學校就去,高中不想直升就不直升,大學說要去高雄就去高雄,要念海洋就念海洋,要研究水母就研究水母,要出國就出國,要當米蟲一年專心準備GRE就當米蟲一年。
直到當媽才明瞭,我的人生之所以能一直自由選擇,並不是因為天資聰穎,而是爸媽幫我扛起了了代價。私校的學費、外地念大學的住宿和生活費、沒有學貸的壓力、可以專心念書不用打工、沒有養家的壓力、不用在乎後續就業容易程度、選自己有興趣的主修、研究冷門的主題、人生想暫停就暫停,一且都是因為我的生命不用承擔任何人的重量。
我爸的人生就沒那麼carefree了。我爺爺投資失敗欠下鉅額債務,爸爸一直幫忙還到成家後才還完。我的叔伯姑輩想念書只能選「全額公費」,所以出了不少老師。我爸數學很好,也很會教人,幫我幾個堂姐家教都考進北一女。他一度也想當老師,當年也考上了,行李都搬進師專宿舍了,但入學前夕,長兄如父的大伯說,家裡已經出太多老師,換一個產業吧。於是我爸就去了另一個有全額獎學金的專科學校,從教育界轉入業界,做的有聲有色,所以我才有carefree的成長環境。
我從來不知道他有過別的想法,直到有一次接送我時聊到志願,他淡淡的提說,當年很想當老師。我問他會後悔嗎,他說也不會,如果真的當了,可能沒有現在的日子。而他在工作上也教了成千上萬後輩,一度也是太子師。實質的教育英才,他這輩子都在做,不一定要老師這個稱謂。
當媽媽:開始自己付代價
我爸說那段話的坦然的神情,我當媽後常常回想。變成媽媽後,我才領悟承擔一個生命的責任。我開始對我的父母的付出很感恩,知道我沒有學貸,人生重要階有人力財力援助,是讓我能自由選擇的關鍵,而這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那我的小孩可以有至少跟我一樣多的選擇嗎?我才突然醒來,唸書唸到三十幾歲只工作過三個月的我,沒什麼存款,也近乎沒有退休金。我這領域平均博後四五年,已經博士念很久,過程中只拿高於貧窮線一點點的薪水很久的我,如果畢業還要還要拿跟大學畢業生差不多的博後薪水四五年,也不保證最後有教職,有了也低於業界薪水水平,這樣起步晚截距低斜率又小,那我孩子的選擇自由在那裡?他如果不適應體制內學校,我可以讓他上私立體制外嗎?他上大學時可以選自己有興趣的,不用想畢業要還多久嗎?他要成家立業時,我有沒有能力幫忙出頭期款?
不說他,就說我自己,我有辦法自給自足負擔起我喜歡的生活方式,住在我想要住的地方,毫無顧慮地吃我想吃的美嗎?法律上成年很久的我,人生第一次認真盤點我想要的選擇,和我能獨自負擔的選擇,然後看見兩者的鴻溝。於是下定決心要把這溝補起來,不只是為了我想要的事物,更是為了想要保護的人。32歲當媽那年,我才真的負起責任,長大成人。
我認清工作的本質,就是時間換資源;這個交易要公平,不然就不是我有限人生時間最好的利用方式。當然什麼是公平很因人而異,但現在的我確切知道,我花的時間,不能只換我開心,有沒有讓「我們」的生活整體更好也很重要。當我完成學位,獵人頭接洽給我兩倍以上薪水時,我馬上就放下很多人羨慕的鐵飯碗跟終生俸跳槽了。我跟指導老師說,「公務員生活很穩很自由壓力很小,很適合寫論文,我也蠻有成就感的沒有不開心,但小孩的幼兒園不收自由,所以階段任務完成時,有更適合的機會就走」。
當我藉由跳槽達到心中經濟獨立標準:可以自己一人負擔房車貸及育兒和生活開銷,不用擔心萬一老公失業生病或婚變就會生活驟變,那種可以完全自給自足沒有恐懼的感覺,真的很輕鬆!也好險跳了槽,新冠來襲美國封了一年多,我用新增的資源請保母和租辦公室,才沒發瘋,才沒有陷入pandemic-induced female recession。再一次我經歷到,職業婦女的職涯發展,需要比同級男性更多的資源才有自由; 若是社會上沒有提供,就只能很有意識地自己爭取。
當老闆:幫助別人也有選擇
同時我也注意要到,有一群人,完全狀況外,連自己手上現有的選擇都摸不清楚,更遑論去爭取沒有的。比方說,我的保母,她不知道她符合馬州529 match計畫,每年只要存25就可以每年拿500 match, 市面上沒有投資可以保證獲利20倍的,不拿白不拿。她有四個小孩,如果他早知道這個資訊,每個小孩的教育資金都至少多好幾千了,不無小補。她也不知道,他的大女兒來代班保母的錢,與其放銀行零利率,不如放Roth IRA, 很早開始投資長期可以造成差距; 事實上保母自己也可以放,她也不知道自己其實有這些不同自提退休帳戶選項,不是一定要靠雇主。相較我身邊諸多中產父母從小孩出生就超前部署,也不斷更新更種理財資訊累積資本,保母好像活在財務資訊的真空裡,而這樣資訊差距,是真正的階級差距。
或許深受美國文化個人自由主義影響,我認為選擇的自由的代價最終是自己要想辦法付的,如果是別人幫你付,就受制於那個人,就沒有真自由。所以寫作主題琢磨在職涯發展最多,不管是履歷面試或是演講技巧,最終目標就是希望幫助別人擁有更多選擇權。
這個過程中我也不斷思考如何以互利雙贏?否則無法長久,也無法scale up,所以決定開始學習玩商業這個遊戲,一個過去我完全忽視,還沒試就覺得“我不適合”的遊戲。這對我也是很新的學習,希望將來有更多創業心得可以分享給大家,鼓勵大家也開始創業。
不管最後結果如何,至少這一路以來藉由寫作分享和教練服務,認識很多優秀的人和堅強的靈魂,也認識不少理念相近的同伴,我也學了很多新東西。這過程本身很有樂趣,每分每秒我都很享受。拿到學位後的下一個十年人生挑戰,我想走出象牙塔直接面對這個世界,看命運的洋流帶我去哪裡探險吧。
圖:獨立紀念日補假,送小孩去夏令營,自己跟老公進DC中心吃好料。飯後散步,巧遇維格西藏在白宮前抗議中國不人道作為。感嘆有些人只是生錯地方,終身都沒什麼自由,有感而發。